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咸安突出两手抓实施"六抢"措施 抗灾自救保目标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7-12 11:07:00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李旻媛、通讯员葛思源、胡继报道:6月18日入梅以来,咸安区连续遭受4轮强降雨,据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灾害造成全区14个乡镇办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7.5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86亿元。

  为全力抗灾自救,区委、区政府一手抓防汛抗洪,一手抓生产自救和水毁设施抢修恢复,强力实施“抢排、抢修、抢管、抢种、抢收、抢防”等“六抢”措施。

  抢排积水。区农业、农机、水利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办场组织力量疏通沟渠水系,科学调度涵闸、泵站,开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排涝设备,全力抢排农田积水,减少农作物受灾。

  及时抢收。对目前己经受灾但尚能采收上市的蔬菜,组织农户抓紧时机采收,减少损失。对成熟的早稻地块,组织农民排水一块、收割一块、脱粒晾晒一块。

  加强补救。农业部门组建了14支抗灾救灾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分类指导农民清淤,洗苗、扶苗,补肥、防治病虫害等生产自救措施。制定下发了《咸安区洪涝灾后农作物生产自救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的受灾作物提出了详细的生产自救技术措施。

  合理改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改种,对于已经被完全冲毁无法恢复田块或淹没过48小时的绝收田块,组织农民采用早稻品种翻秋或改种秋甜玉米、延秋蔬菜。对受洪涝灾害严重的菜田,引导农户抓紧时机翻犁菜田改种耐热、抗性强的速生类蔬菜。

  重抓晚秋。按照“稳定中晚稻、主攻油菜、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多种秋季菜”的思路,因地制宜及早规划晚秋生产。同时,加强种子(苗)、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和供应工作,保障农民群众补种补栽和秋冬农业开发需要。

  同时,区农业局密切配合保险公司,及时深入受灾村组查勘定损,协调开展保险理赔,减少农户灾害损失。

  区水产局抓住降雨间歇,全力疏浚淤泥,修复受损的渔业基础设施;加大隐患排查,对受损的池埂、田埂、堤坝及时加高、加宽、加固。同时,做好受灾水域渔业情况调查,科学评估养殖区域现存水产品数量,对受灾的放养水面,及时做好消毒防疫和补苗补种。对发现的死鱼及时打捞,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加强巡塘查塘,注意池塘消毒防疫,强化养殖水质调控,防止泛塘和重大疫病发生。

  区畜牧局及时编印500余份防疫技术资料和600余份养殖生产技术手册,分发至各个乡镇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手中。引导畜牧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尽快加固畜舍、禽舍,防止倒塌; 对受潮的畜禽栏舍及时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消毒,防止畜禽在潮湿的环境中得病,造成二级受灾。联系温氏、神童牧业、新金龙等大型养殖企业,免费为受灾养殖户提供养殖种苗,帮助受灾畜禽养殖户和企业及时进行补栏补圈,恢复正常生产。督促养殖场将因灾死亡和病死的畜禽集中实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全区所有屠宰点进行全面检查,杜绝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

  区水利局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农业生产和事关湖库河垸防洪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对受灾严重、发生次生灾害机率大的鸣水泉水库、淦河水毁严重地段、西湖围垸、熊家湾围垸、高桥河、汀泗河等水利设施进行修复,确保灾后河、库、围垸的安全和灌排设施正常运行。初步完成了熊家湾、齐心垸、滨湖垸等受损堤段的堵口复堤和除险加固,并落实了技防、物防措施,确保灾情不反复。组织各乡镇抓好辖区内小型水利设施修复工作,鼓励村、组争取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修复资金。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干部抗洪中践行“两学一做”
下一篇: 古镇在暴雨中“突围”——汀泗桥镇抗洪救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