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镇彭碑村彭碑张废弃坑塘变身平整开阔的耕地
●记者周阳 通讯员谢冠兰 张忠良
10月14日下午,秋高气爽,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艾家湾和新屋陈,四面环山的丘陵中间,是成片块状的平坦耕地,路网交织、沟渠相通,这里已播撒油菜籽,部分吐露绿芽,俨然置身希望的田野。
这两处原本是残次林地,土层中夹杂着石块,利用率低。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艾家湾、新屋陈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残次林地进行整治,经过树根杂草外运、土地平整、表土剥离与回填、翻耕、打田机打碎、培肥、分垄等一系列工序,分别新增耕地33.57亩、69.42亩。
在汀泗桥镇彭碑村彭碑张,两个月前还是四口废弃坑塘,如今变身平整开阔的耕地,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披上一层“黄金衣”,与湛蓝天空交相呼应,构成一幅田野风光图。92.63亩耕地里已播下油菜籽,待到来年春,这里将是一片油菜花海。
与此同时,彭碑张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数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不停作业,修整边坡、修建沟渠、扩容灌溉塘。因原地貌多为坑塘水面,该项目建设难度更大。目前,正加速推进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将于10月下旬完工。
把残次林地、废弃坑塘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耕地,社会效益看得见、摸得着。该负责人表示,将实现机械化耕种,提升生产效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不仅如此,农民每年还可获得管护费,其中旱地每年每亩300元、水田每年每亩350元。
这一块块充满希望、溢满丰盈的耕地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我们严格项目选址,千方百计把适合作为耕地的地块筛选出来。”咸宁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启动项目选址后,他们调取林业、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管控红线,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本情况,提取扣除红线之后图斑,再通过0.1米级高清遥感影像逐个筛选,确定废弃坑塘、未利用荒草地、残次林地等初步后备资源。
“这些地块是否适合作为耕地,还要看土壤、地貌情况,以及村民有没有耕种意愿。”该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组织实地踏勘,与当地村委会沟通,并了解村民意愿,最终确定可整治开发成耕地的地块。
“设计方案前期经过多轮讨论研究,后期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村民诉求不断优化完善。”项目设计人员介绍,该项目高标准设计,平均每亩投资13000余元,高于以往补充耕地项目标准,增加表土剥离与回填、培肥等工序,通过精准施策,使土壤更加肥沃。
“我们在土地平整之前,剥离表土,再进行覆盖,肥沃土地不会流失。同时,根据原有土壤情况,或施有机肥,或外运肥沃土地。”设计人员说,这样使开发出的耕地产能高、好利用。
据了解,7月4日,咸安区启动2022年度第一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涉及向阳湖镇、汀泗桥镇、官埠桥镇、双溪桥镇、高桥镇、大幕乡等六个乡镇,共19个项目。
项目施工期正值酷暑,相关单位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组织、精准实施、倒排工期,通过对残次林地、坑塘水面等进行开发整理,整治面积894.8亩,新增耕地面积746.48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224亩,新增旱地面积522.48亩。除彭碑张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外,其余18个项目已于9月底前完工。
项目监理方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及时移交村委会,与村委会签订管护协议,后期通过现场巡查、无人机拍摄等方式监管,确保水田必须种植水稻,旱地必须种植粮、棉、油、豆、菜等农作物。
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提升土地质效、确保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咸安区还将实施第二批耕地占补平衡项目。
编辑:但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