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咸纪轩
图为徐冠英工作时的情景
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了钻研业务,时常废寝忘食;她坚守公平公正原则,从不为说情打招呼者让步,也不为亲情友情妥协,努力把每一件案件办深、办透,办成铁案……
她就是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的“铁面包公”徐冠英。
作为通山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徐冠英虽没有豪言壮语,但却以一身正气,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虽没有做出惊天伟业,却以忘我工作的热情,在纪检监察岗位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徐冠英常讲,“打铁先要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身硬了,才能抓铁有痕办好每一起案子,把好案件审理这最后一道“关口”。“一份卷宗,虽不重,但它凝聚的是党纪党规的权威,如果在定性、量纪上出现差错,就可能放纵一名贪腐分子继续危害群众利益。”
徐冠英是这样说的,也是坚持这样做的。
2012年3月份,徐冠英作为高龄产妇进入待产期,而此时该县一名科级干部因违纪被移送审理。面对这一案情复杂、涉及干部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的案子,县纪委领导决定把该案交给审理经验丰富的徐冠英负责。对此,徐冠英二话没说就承担了起来,日夜加班翻阅卷宗审理,最终以铁的事实对该案涉及的8名党员干部分别给以党纪政纪处分,其中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15年7月,一名村干部因受党纪处分落选,心生怨恨,便来到徐冠英的办公室大吵大闹,借机将满腹怨气化为对徐冠英的敌意。面对这名村干部拍桌子、恶语相向的无理取闹,徐冠英并没有生气,而是等他发泄完后,再耐心地给他宣讲党纪党规,以及纪委的办案程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他平息了情绪,放下了思想包袱。
“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亲情所扰”,是徐冠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长期坚守的信条。在面对各种金钱的诱惑和亲友的说情时,徐冠英始终坚持党性、坚持原则,不偏不倚,不让一个案件被说情所困。
统计显示,近5年来,仅徐冠英独立或参与审理的案件就达400余件,处分500多人,无一件冤假错案,无一件申诉改变原处分的案件。
熟悉的人都知道,徐冠英常年办案,顾不上家,但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她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工作,她无法照顾年逾70岁的生病住院的母亲;为了工作,她只能将年幼的女儿和家庭琐事交给白发苍苍的公公婆婆……在她的心中,工作永远摆在第一位。
徐冠英就是这样,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纪检监察战线默默奉献着青春与热血,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信心书写巾帼豪情,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的信任与期待,成为面对歪风邪气威武不屈、守得住清贫的党的忠诚卫士。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