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鲁特12月10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卷入战争漩涡:在黎巴嫩的这一年
新华社记者谢昊
一声、两声、三声……爆炸声越来越多,默默计数也被打乱。声响沉闷的轰炸如同巨锤敲打地面,房屋随之震动,让人感到晕眩。
这是2024年9月27日,以色列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为目标,对贝鲁特南郊发起的一次空袭。被攻击区域的6栋居民楼瞬间被夷为平地,爆炸留下巨大深坑,犹如大地被撕裂的伤口。
不久,纳斯鲁拉死亡的消息传来。脆弱的“常态”被打破,黎以冲突不可挽回地走向升级。
一年前,记者刚刚来到黎巴嫩时,这个国家正努力走出经济危机、港口爆炸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困境。当时,黎巴嫩迎来久违的游客,酒店、餐饮和娱乐等行业开始复苏。那时还没有人意识到,激烈冲突的阴云正在逼近。
2023年10月7日,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组织象棋比赛,记者受邀前去采访。活动当天,阳光明媚。不少黎巴嫩学生和在黎华侨华人参加比赛,在黎南部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部队也派选手参赛。
比赛开始后不久,人群突然开始骚动,手机开始密集推送新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爆发冲突,造成人员伤亡。赛场上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收到指令,齐刷刷起身,即刻返回黎巴嫩南部维和岗位。
没想到的是,这起事件引发极其严重的地区持续冲突,无数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一天后,黎真主党策应哈马斯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色列则对黎南部还以空袭和炮击,黎以冲突随即爆发。这场冲突虽没有新一轮巴以冲突那般激烈,但黎以交火几乎每天发生,形成一种低烈度、常态化战局。
2024年1月2日,据哈马斯消息,该组织政治局副主席阿鲁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以色列无人机空袭身亡。袭击地点距离分社驻地不过两三公里,“战争”气息已如此之近。
袭击发生后,空气中弥漫着爆炸后的刺鼻烟雾,救护车的鸣笛声一直响到深夜。
人们很快为这一事件找到了“合理”解释:袭击的目标是哈马斯高层,这不过是加沙冲突的延续,贝鲁特仍是安全的……这样的自我安慰让人们在紧张之余逐渐找回日常生活的节奏。
9月17日是中国的中秋节。那天,一场发布会正在位于贝鲁特的腓尼基酒店举行,黎巴嫩一家电商公司宣布将与中国某电商平台开展合作。会上,公司创始人详细讲解物流、关税等技术性问题,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熟悉和期待。气氛平和的场景让人暂时忽略了冲突阴影。
正在这时,数以千计的传呼机在黎巴嫩多个地点同时爆炸。记者立刻赶回驻地,一路上场面混乱,救护车疾驰而过,交通几乎瘫痪。
从这一天开始,爆炸、交火和伤亡消息不断涌来,记者的工作节奏加速到极致,战事报道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
黎巴嫩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黎以持续冲突已导致超过120万人流离失所。在贝鲁特往日繁华的滨海大道、烈士广场和游艇码头,无家可归者搭建的帐篷随处可见。
11月26日,难得的局势缓和消息传来,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黎真主党表示,接受该协议。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27日4时正式生效。但此后,黎以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一年来,记者目睹了黎巴嫩——这个山川秀丽、物产丰美的滨海小国一步步被裹挟进战争漩涡。当地人说,贝鲁特在过去几千年里多次被摧毁,又多次重建。正因如此,神话传说中的“不死鸟”成为这座城市的图腾,象征着它一次次浴火重生的顽强生命力。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世贸组织: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温和增长
下一篇:
以军48小时内向叙境内发动约250次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