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患”位思考也是一剂良方
高维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是一件既“温柔”又“硬核”的事。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就此遴选并发布19个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做法将予以宣传推广。
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医疗服务优化无止境,每一个流程都是发力点。早在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就启动首轮为期三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是解决“三长一短”,即“排队时间长,检查时间长,交钱时间长,看病时间短”。随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改变,看病就医的改善早就不再局限于此。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就要求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各个环节。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医学讲究经络畅通,医疗服务亦是如此:它经常需要跨部门沟通和协作,通过充分挖潜、强化流程管理,方能精准破题。综观入选案例,管理升级和数字赋能是其中的关键词:针对CT、MRI等影像检查效率低,省中医院大德路院区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尽早分配检查时间,大部分患者均可在当天完成检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32个互联网多学科诊疗(MDT)病种团队,一键便可“召唤”一个专家团队;深圳市儿童医院让儿科影像检查成为“探索互动游戏”,降低孩子们的焦虑和恐惧,也让检查更高效……今年8月,广东已就相关工作出台了省级文件,将此类创新案例推而广之,也是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应有之义。
医患相得,其病乃治。在“医生背患者过河”的同向奔赴中,只有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才能真正了解痛点,不断增进信任。比如,“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共识,但在实际落地中,一些地方出现老年人就医“数字鸿沟”、异地检查结果不能互认等难题,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的体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可能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医院党委带着医务科、放射科、信息办、门诊办等把门诊的流程梳理了一遍,从患者到医院报到、拿药或检查后离开医院,这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哪个环节可以优化?”这样的“事必躬亲”,可谓多多益善。
少等几分钟也是获得感,少走几段路也是暖心事。改善医疗服务虽有其复杂性,牵涉面极大,但让看病更有“温度”、更简单一些,完全可以日拱一卒、从“心”出发。(南方日报)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主产区收购夏粮超6300万吨秋粮开始陆续上市
下一篇:
偷税逃税行为仍屡禁不绝明星们该重拾社会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