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吉林10人村庄文旅转型引客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4-09-19 20:49

  中新网吉林9月19日电 (记者 石洪宇)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黄花村目前只有10名常住村民。但这个人口稀少的村落,却非常热闹。

  围水田铺就的铁轨上,游客乘坐观光小火车前行,稻穗触手可及;田埂上的螃蟹,让参与收割的孩子们连连称奇;不远处的垂钓者,一直关注着水面的变化……百余名来自城市的客人畅享秋日的田园之美。

  借乡村振兴以及文旅热潮,小小的黄花村发展稻渔等综合种养、朝鲜族特色民俗项目,转型成为“小而美”的文旅新村。自夏季以来,村子已接待数万名游客。

游客在黄花村拍照。(资料图) 吉林市官方供图

  村党支部书记韩雪峰是土生土长的黄花村人,村里传出“闹市声”,让他和村民们都喜出望外。

  几年前,韩雪峰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欲带领村庄发展起来。“我们之前尝试过特色种植和养殖,效果不太理想。”韩雪峰说,黄花村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但民俗文化和种田都有很好的基础。自驾游、短途游近些年非常流行,让村子转型锚定文旅方向。

  村民家空置的民房被拾掇一番,成为干净整洁的民宿。合作社启动了土地“托管”,鼓励村民用土地入股,由此大片水田实现有效整合,可以开展综合种养项目。

  去年起,东北文旅迎来“泼天流量”,这个新兴的文旅村亦有了“留量”。南方客、城市客在稻田里、水塘边拍照,还带火了村里的餐饮。小火车项目落成后,又吸引亲子游的家庭到访。

  黄花村“出圈”后,邻近村屯人员纷纷来此务工,已搬迁的村民则计划回村开设饭馆。10名村民大多年事已高,他们愿意坐在景观、文体广场附近,向游客们口述怎样体验种田,并教他们制作朝鲜族咸菜。摊位上,他们还帮着销售“蟹田米”。

  几天前,来自江西的一位游客订购了几百斤“蟹田米”,还在水田里抓了十多斤螃蟹。

  目前,多个旅行社与黄花村签订了合作协议,研学团队陆续抵达,直播团队也频繁到访。

  为了迎接10月假期的客流高峰,黄花村正在提前预备“蟹田米”。“我们还会上马冬季项目,要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也要吸引更多村民回家创业。”韩雪峰说。(完)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长三角铁路全力应对台风“普拉桑”
下一篇: 去年以来江西全省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赠款物13.28亿元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