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海南7月24日电 题:青海湖绘就生物多样性和谐共生画卷
作者 张海雯
“从青海湖面积增长400平方公里,到湟鱼从濒危重返生态C位,甚至候鸟、水鸟、普氏原羚全线‘回归’,这一切背后,不是简单的‘天赐’,是几十年封湖育鱼、湿地修复、通道建设和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结果。”网络名人@时光探客在社交平台写道。
7月23日,参加“灵动江河·山宗水源之大美青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们走进青海湖,探访了其“水-草-鱼-鸟-兽”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图为航拍青海湖南岸。徐景康 摄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中国颜值最美的湖泊之一,也是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生态地位突出而重要。
202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由2004年的4244.5平方公里增大到4650.08平方公里,增长了400余平方公里。
生长在这片水域中的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的核心。其资源蕴藏量由2004年的5017.69吨恢复到2024年的12.75万吨,较保护初期增加49倍,从“濒危”降为“易危”物种。
图为网络名人打卡青海湖。
得益于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的增强和湿地面积的增加,青海湖栖息水鸟数量由2007年开始监测的21.8万只增加到60.6万只。同时青海湖裸鲤数量的增加,也为水鸟提供了充沛的食物。
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也由2004年的106只增加到2024年的3400余只。
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生物多样性和谐共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网络名人@成小直将当日所见所闻所感分享到社交平台,他写道:“美景的背后,是当地人民几十年努力的成果!近二十年,青海湖生态治理堪称奇迹!”
“这些数字背后,是河道治理、草场修复、荒漠固沙等系统性工程的扎实落地,彰显着青海守护‘中华水塔’的坚定行动。”网络名人@天空菌说:“一路所见所闻,切实感受到了青海在生态保护上的决心与智慧。一路行来,高原用重焕的生机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奇迹。”(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中老联合设立300万亩边境联合保护区 跨境守护生物多样性
下一篇:
“中国薯都”核心区探秘:科技赋能“芯”动力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咸宁,要加强生态修复治理。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打好长江大...
3月22日,咸安区林业局联合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和湖泊局、区农业农村局等12家单位在龙潭里广场举办第43届“...
社区工作人员本着“为民务实,微笑服务”的理念,着力打造示范社区,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今年3月,被评为全省综治平安创建先进...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黎伟、郑重报道:日前,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召开“和谐快乐”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会。该校的这一课题是2...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黎伟、郑重报道:日前,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召开“和谐快乐”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会。该校的这一课题是2...
据悉,此次活动提高了大家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呈现家庭和谐、邻里和谐、人民祥和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了浓郁的节...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孙艳明、胡智斌、何智、特约记者汪国文报道:近年来,崇阳县客运总站着力打造“温馨家园、和谐客运”站务...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凡、特约记者蔡亚君、通讯员功频、善德报道:8月28日,崇阳县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刑事犯罪...
咸宁新闻网讯(记者 赵骥 通讯员 钱成成 柯斌)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隔阂”,整合资源探索建立了省级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稳定和经...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孙艳明、胡智斌、何智、特约记者汪国文报道:近年来,崇阳县客运总站着力打造“温馨家园、和谐客运”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