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懂得报答。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马鞍塘村有这样一个人,他叫王文兵,在人生最低谷时,因接受了一顿饭的恩惠,拯救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一直对这段经历心存感念,从此便在心里种下了感恩社会的种子,待他羽翼丰满,便建村修路、助力学子、敬老爱老、感恩社会,将爱洒向人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汀泗桥镇,11岁的王文兵饥肠辘辘地回到家,可没想到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只能靠自己去寻找食物,到了半夜,王文兵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幸得对门的阿姨发现,给了他一碗饭吃。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王文兵,于是他便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等自己以后有了出息一定要报答她。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慢慢长大的王文兵由于生活所迫,在村里种植了十几棵桃树,靠卖桃子挣得几百元钱,去了广东寻找生计。在广东工作两年,勤恳工作,省吃俭用,攒下几万元回村种植了几十亩杉树,没过几年又和朋友合伙开设了砖厂,后来又转型做了物流,成立了湖北鑫鸿诚物流有限公司。
一路走来,王文兵从不贪图享乐,有一点经济基础,他就回馈社会,积极建设乡村,让村里富起来。“想致富,先修路”,因为村里经费有限,他就自己出资修建道路和村口大院。修建村文化活动中心需要筹集善款时,他带头捐款,又出钱,又出力,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咸安区筑梦爱心协会,听说有些孩子上不起学,他主动联系学校,前前后后捐款几万元,为10多名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
有一次,王文兵开车看见路上发生车祸,心地善良的他,急忙去商场,自费几千元采购头盔,为一些骑行者献上自己的爱心头盔。疫情期间,他更是为社区捐献防疫物资,积极为社会出力。此外,王文兵每年都会去福利院两次,每次都会送去爱心物资,陪老人聊天,提供情感陪伴。
“教育孩子,不是给孩子多少钱,铺多少路,而是让孩子活得有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文兵说道。虽然他投身公益,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但在妻子和儿子心中,他是最合格的丈夫和爸爸。女儿虽然不在他身边,但爸爸的公益精神一直感染着她。她明白,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帮助社会。这也使得她学习成绩优异,2017年荣获第三届西部外语翻译英语大学B组译组一等奖,并盖有八个省份的翻译协会印章。
本报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 李婷婷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赤壁“最美义工”黄光银 义务讲解 十年不辍
下一篇:
赤壁医生王珊 妙手仁心服务患者
26日,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河,几名工人正冒着酷暑清理水草和垃圾。 据了解,洪水退去,汀泗河水域水草疯长,杂物漂移,...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金志兵报道:22日,咸安区城乡管理执法局联合教育、卫生、工商、环卫等...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昨日,咸安区召开2015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各乡镇办场、区直单位和相...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樊萌、贺国华报道:“今天收到了3笔来自陕西和江苏的订单,累计订购丹桂...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4日,记者从咸安区“两会”获悉,该区今年将坚持绿色引领,强化创...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通讯员严运玲报道:5日,记者从咸安区获悉: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该区经...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黄海平报道:经过前期调查取证,13日,咸安区畜牧局执法人员依法取缔双溪...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李哲、陈雪飞报道:春暖花开好时节。21日,咸安区百里油菜花节活动拉开序幕...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甘青、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周军报道:昨日,咸安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呈现出一派火热繁忙景象。 天...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张春华报道:“目前水库的水位没有超过警戒线……”25日,在咸安区水利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