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承诺叫不离不弃
母亲出走父亲去世,12岁的他用稚嫩的肩膀给精神失常的姐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两个儿子智障,大爱母亲呵护20余年不言苦;母亲瘫痪在床,花季女儿悉心照料……
有一种奉献叫做无怨无悔,有一种承诺叫不离不弃。他们用一颗颗至善至美的心,传递着至纯的人间大爱……
孤儿曾朝阳:边上学边照顾精神失常姐姐
12岁,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正是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可是,温泉岔路口社区牛铁山巷的12岁少年曾朝阳,在母亲出走、父亲去世等一系列家庭变故后,毅然挑起生活重担,用稚嫩的肩膀给精神失常的姐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朝阳两岁时,母亲远走他乡。今年1月2日,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留下小朝阳和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姐姐相依为命。刚刚12岁的小朝阳非常懂事,一放学回家就帮忙做事,把精神失常的姐姐照顾得很好。在学校里,小朝阳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从来不让人操心。
昨日,记者来到曾朝阳家中,12岁的曾朝阳正在埋头写功课。看到记者到来,他立即起身拿椅子,倒水招待客人。“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姐姐的。”小朝阳坚定地告诉记者和同行的社区工作人员。
坚强母亲刘小荣:牵着两个智障儿走过20余载
刘小荣家住咸安青龙社区。1984年出生的大儿子一岁时大病一场,后被查出脑神经坏死,成了智障儿。1990出生的小儿子,2岁时被查出脑萎缩,也是智障儿。
自从两个儿子相继被查出智障后,妈妈刘小荣就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我和丈夫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跑遍了。”刘小荣说,2001年,她和丈夫又双双下岗,她只能守在家里全心照料两个智障儿子,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小儿子都已经23岁了,全家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20多年的生活使两个儿子对妈妈十分依赖,刘小荣也尽量不离开他们的身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将儿子带上。
刘小荣告诉记者,虽然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各种艰辛,但是她从没后悔过,儿子永远都是她的心头肉。
花季女孩王慧:照料瘫痪母亲八年
8年来,家住咸安南山社区起重电机厂的王慧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瘫痪的母亲。
王慧6岁失去父亲,母亲邹红珍靠做清洁工、洗碗工、守报亭,让她和弟弟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2005年一天中午,邹红珍在餐馆洗碗时,突然晕倒在地,经抢救才保住性命,但因脑部血管阻塞,邹红珍右边瘫痪,从此只能卧床,这个家的顶粱柱倒下了。
从那时起,年仅13岁的王慧带着11岁的弟弟,一边坚持上学一边悉心照料卧床的母亲。每天早晨王慧做完早饭,烧好开水,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后再匆忙赶往学校。
看到女儿奔波劳累,邹红珍曾想一死了之,懂事的王慧抱着母亲痛哭,告诉邹红珍:“妈妈,你放心,再苦再累,我都会照顾好你和弟弟,我们这个家不能没有你。”8 年来,王慧就这样坚持到了今天。
孤寡老人阮桂香:打扫小区数年如一日
今年66岁的阮桂香是温泉办事处桂花路社区居民,两任丈夫都因病先后离他而去。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渐入老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她,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公路小区物业负责人看到阮桂香为人善良,勤劳朴实,就请她打扫小区卫生,每个月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
社区居民樊育英说,阮桂香总是小区里起得最早的,在大家出门前把小区每一处垃圾清理干净,那怕是小区路上的一片树叶,她都会仔细打扫。虽然在社区打扫卫生只有几百元的报酬,但是她还是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
小区的物业管理员冯师傅说,阮婆婆打扫小区卫生,从来不用人督促,她一看见小区有纸屑和赃物,都会及时清理。有时候上午做好了小区卫生,中午、下午没事的时候,还到小区转转,看看是否有垃圾要清理。
阮桂香说,是社区给自己提供了谋生的岗位,她只有尽心尽力做好卫生,才对得起大家的关爱。
大爱父亲秦寿南:孤身不娶照顾脑瘫女
1995年,家住咸安凤凰社区的秦寿南喜得千金,已年过不惑的他对这个可爱的小女儿倾注了全部的爱。然而没过多久,秦寿南便发现女儿眼神呆滞,不似正常孩子那般伶俐。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孩子在生产时由于缺氧导致脑瘫。面对这个将会是一辈子沉重负担的孩子,妻子在女儿三岁时选择离婚,从此再无音信。
一个大男人要照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脑瘫女儿,其艰难可想而知。曾经有好心的邻居帮着秦寿南张罗再娶的事,但担心脑瘫女儿受委屈,秦寿南一次次拒绝了对方的好意。
虽然女儿不能说话,整日只能躺在床上等人照顾,但在秦寿南的眼里,喜欢听音乐、爱看电视剧的女儿和普通女孩儿一样可爱。“女儿就是我的全部,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好好照顾女儿,让她衣食无忧。”秦寿南说。
大义岳父李治涛:打零工为女婿治病
“留英啊,你透析情况怎么样,身体还扛得住吗?” “老爸,还行啦,您老就不用总担心我。”昨日,家住咸安同心路社区公安路22号的李治涛,手拿电话焦急的问候远在河南治病的女婿张留英,问他的病情是否好转,身体状况如何。
2012年11月,在广州打工的张留英时感身体不适,后经检查患了尿毒症。医生表示要治好该病,最好换肾,多则50余万,少则20多万。但对于这个清贫的家谈何容易?
此时,已58岁的岳父李治涛挑起了这个重担,组织亲人和子女伸出援手为女婿筹备医疗费,同时还带着年迈的妻子,出去打零工。如今,张留英在岳父的帮助下,每周能花700元进行一次肾透析治疗,身体状况逐渐稳定。(策划:袁立新 采写:葛利利 吴青朋 陈志茹 石晴 胡莹)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今日开始春运
下一篇:
咸宁市交警部门检查客运车辆保安全
《人民的名义》中欧阳菁受贿之事露马脚,要求李达康将自己送上飞机。侯亮平等人于是开着五辆警车,拉着警笛,在高速公路上追...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方达星 通讯员柯国强)5月2日早上7时30分,通山县通羊镇李渡村小学门前,一名年轻男子手持一把...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利利 通讯员 甘仕友)男子小李和女子小陈分手后,小李不愿意放下这段感情,于是经常打电话或...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我就是你们要寻找的杨芬。”昨日一大早,香城都市报记者就接到了一位读者来电,称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