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像咸宁 >> 正文

东山屋场,一个诗意栖居的村湾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18-04-04 09:33

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陈红菊

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新 通讯员 皮海波 王琛 李亚东 胡胜保

湖光山色,诗意东山

倒影如画

  秀美东山

  地处湘鄂交接处的通城县马港镇东山屋场,紧临106国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文资源独特。

  一年前,这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如今,伴随着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建设,这里已成为湘鄂两省毗邻地区最具人气的乡村游景区之一。

  2017年3月,东山屋场被纳入通城县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依托这里优越的资源条件,县委办公室驻马港镇界上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缜密谋划,邀请资深设计团队,进行高起点的规划设计。

  东山屋场所处区域,传承于古楚文化圈,设计师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以朱雀、玄鸟、凤凰等主要图形为元素,设计了东山屋场主要形象标识,秉承了浓厚的荆楚文化血脉,彰显了荆楚文化特点。同时,东山屋场毗邻古瑶文化发祥地,设计师在方案中融入瑶文化元素。

  健康是时代的主题。设计方案以“健康中国·美丽东山”为主题,融合传统中医药、农林、果蔬采种,围绕“一轴、三环、四片”的整体构架进行产业布局。以“原生村”提质为主线,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湖、不拆房,不搞大拆大建,对居民区和原生态的屋场景观进行修缮改造,因势象形,应势造景,构成山与水相映、花与树相间、路与景相连、人与自然相融的田园景象。

快乐拍打舞

文化墙彩绘

  人文东山

  东山屋场建设者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医药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当地村民崇德向善,增强外来游客的文化体验。

  入口山体上建成了“立马九岭”纪念园;围绕村口百年古樟建成了“古樟斜阳”观景平台;右侧山体步道沿溪而上命名为“信步观溪”;徜徉在左侧山腰的竹林步道,可感受“竹海清风”;人工湖湖面种植湘莲,构成“青荷落照”景观;围绕屋场中轴线,修缮“医博生香”博物馆;加固改造后的“月字塘”,形成了“东山映月”景观。屋场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亮点,统称为“东山八景”。八景之外,还制作文化墙彩绘、宣传画、宣传标牌30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2月3日,东山屋场开园后,相继推出“拍打舞”、“长鼓舞”、广场舞等特色歌舞表演18场次,推出“赛锣赛亮”“花鼓戏”“皮影戏”等各种民俗文艺表演10场次。

  县文联牵头,组织吸引书画摄影爱好者、文化艺术工作者来此采风创作,创作展出诗歌及书法作品、摄影作品40余件,吸引广大“驴友”开展自行车骑行活动30人次。

隽秀湖心亭

依山造景

  宜居东山

  东山屋场建设者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建设生态东山、宜居东山。

  整合交通、水利、住建、国土、环保、农业、旅游等方面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道路升级、房屋改造、水系打造。高标准建设屋场循环公路3公里,形成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为一体的道路体系;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1个,公厕2个,停车场2个,山间木栈道2条;建成人工湖2个,水面面积17.43亩,改造水溪2条,长1.15公里。

  环境治理方面,东山屋场实行“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村民自治模式,充分调动村民主动性,突显村民自治,分片划区负责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做好房前屋后的卫生维护、绿化养护等工作。做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安装分类垃圾箱30个,改造排污管线300余米,配备保洁员2名,定时进行垃圾清扫和清运。

  绿化美化方面,东山屋场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道路,种植生态林、经济林、花卉苗木等,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种植各种景观树木、花卉苗木20余种,共投入绿化资金90余万元。

形象标识

美景引客来

  富裕东山

  东山屋场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观光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种业态,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格局。

  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采取农业套种套养技术,养殖鱼、虾,种植中药材、有机蔬菜等,还在全县率先运用无土栽培技术。

  生态观光农业引人入胜。培植四季花海、多肉植物园、中药种植示范区,保证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

  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建成“采摘体验园”“儿童游乐园”“休闲垂钓基地”“露营基地”,为前来游览观光的客人提供采摘、垂钓、露营、自行车租借等服务。引进民间资金500万元,新建一座集餐饮、民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发动10多户屋场村民发展农家乐,餐饮接待能力每天可达2000人以上。

编辑:Thi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