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影像咸宁 >> 正文

古韵新风沐天岳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18-09-27 09:56

  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夏正锋  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嘉 通讯员 何斌芳

群山环抱的古村落

水轮车

牮楼桥

天岳关

石护栏

古桥

风力发电

溪水潺潺

古驿道

  在通城县麦市镇,有一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叫天岳村,这里集中居住200户人家。

  9月1日,记者从县城出发,沿幕阜山旅游公路驱车40公里,探访了这个因诸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的村落。

  公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山野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俯瞰山下,阡陌相通,田畴交错,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宛如飘带。

  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到达天岳关。天岳关始建于南唐保大中期(952-955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走近天岳关,花岗岩条石筑砌的关墙显得格外厚重,关门镶嵌石匾,咸丰年间平江举人题写的“天岳关”三字清晰可见。

  沿天岳关西侧石阶拾级而上,穿过高耸入云的树林,可通往抗日英雄纪念碑和阵亡将士纪念亭。

  据当地干部介绍,每年都会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爱国人士前往瞻仰,缅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雄事迹,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传统。

  离开天岳关,前往天岳村。古驿道上的青石板在草丛中隐约可见,垒石护坡、条石护栏在岁月洗礼中磨去了棱角,印证了这里昔日交通要道和贸易繁荣。

  走进村庄,古桥、老屋保存完好。天岳村2组,50多户村民的房屋沿着山间盆地依势而建,红瓦顶、夯土墙昭示着曾经的富裕与辉煌。清光绪年间的石碑记载着古桥修建的来龙去脉,新式楼房、水泥村道见证了天岳村的新时代。

  偶尔有几名孩童来到古桥下,嬉戏玩耍,或翻翻河床上小石头寻找着小螃蟹,或撩起一捧水洒向小伙伴,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村落上空。

  今年54岁的岳林波一直生活在这里,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靠着大山里丰富的竹资源生产生活。

  “听说我们这里马上要开发旅游了,我们的好日子要来了。”岳林波笑得合不拢嘴。

  新闻链接

  近年来,通城县投资对黄龙山旅游区的公路进行了改造和硬化,对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进行修复,修建避暑山庄,力将黄龙山风景区打造成为初具规模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该县第一个旅游PPP项目天岳黄龙山旅游项目落地实施,计划总投资4.266亿元,按照“一轴、两翼四区、一带”的旅游格局,建设天岳文化村、天岳驿小镇、兰溪谷、天岳峰索道、凤凰翅高山湿地公园、天岳关历史文化区等27个景点。

  5年内,天岳黄龙山旅游风景区将被打造成为AAAA级风景区、中国中南部知名休闲度假旅游圣地、华中森林文化体验旅游新标杆。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