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盛勇 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夏正锋 通讯员 陈经艾 沈小龙 周伟 周建军 徐汉阳
城市名片
中国温泉之城(2008年)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9年)
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2010年)
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2011年)
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2011年)
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2012年)
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2012年)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3年)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2013年)
中国魅力之城(2014年)
国家卫生城市(2015年)
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5年)
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
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7年)
5月15日,在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由卓尔赤壁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万里茶道源头“寻源”之旅线路》入选2019年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这只是咸宁全域旅游发展交响曲的一个响亮音符,在全力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热潮中,旅游跨越正成为咸宁绿色崛起的驾辕之马。
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全线飘红。旅游综合收入几何级增长,旅游人次井喷式爆发,旅游发展位次飞跃式提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旅游业态动能十足。一批旅游项目纷纷落户,一批特色小镇应势而生,一批田园综合体横空出世,一批美丽乡村闪亮登场。
旅游品牌享誉中外。旅游标准化全国示范城市、旅游业改革创新全国先行区等金字招牌花落咸宁。
旅游服务日臻完善。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智慧营销全面出击,服务能力实现蜕变,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旅游跨越,一马当先。2007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首次召开,此后,这种高规格的会议坚持了11年。2013年,市委市政府把“旅游跨越”确定为我市继“工业崛起”之后的第二大发展战略加以推动。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发展“大旅游”、创建“旅游城市”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做好全域旅游等三篇大文章。
“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把旅游业作为咸宁主导产业进行战略定位,加紧推进市区“一城十区二十景”,形成“一核两翼四极四带”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旅游动能,策马扬鞭。去年全年新开工旅游项目16个,总投资483.5亿元;在建项目45个,总投资1100亿元。目前,全市旅游重点项目数据库入库项目120个,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
为培育旅游核心动能,丰富旅游发展业态,我市出台相关旅游招商政策,以核心景区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旅游投资,有力带动了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旅游气场,万马奔腾。2012年,咸宁成功跻身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行列。2015年,咸宁再次被国家旅游主管部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先后荣获了湖北省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目的地、湖北最佳高铁旅游目的地等多项殊荣。
如今,每到冬季,咸宁各大温泉酒店人头攒动,一票难求,一房难求,一车位难求,成为常态,已成为“灵秀湖北”旅游一景。
咸宁“森”呼吸,身心“泉”放松。咸宁的旅游气场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