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大江奔涌丨这张新名片,很“宜昌”!

来源:荆楚网 时间:2024-04-24 16:16

船台上焊花飞溅,一艘艘正在建造的大型船只在长江边一字排开。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绿色低碳新能源游轮——长江省际度假游轮正在宜昌船舶工业园枝江基地的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预计2026年即能建成下水。

作为“电化长江”策源地之一,随着一批大型化、标准化船型相继建造下水,宜昌推动新能源船舶成为长江航运的主力,掀起了一场“以电代油”的能源革命,为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有力探索。新能源船舶制造正在成为宜昌的一张新名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上八点半,霓虹斑斓的“长江三峡1”纯电动游轮从三峡游客中心启航,天然塔、镇江阁,夷陵长江大桥和至喜长江大桥渐次出镜,两岸的城市光影与跨桥的动感灯光交相辉映。1000多名游客一起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涨船高”过坝之旅。

坐在游轮里,听不到发动机噪音,也闻不到燃油味。“很平稳,里面装修也很有科技感。”来自河南的夏女士对于此次宜昌之行感到很兴奋。“以前看过报道,这次专门带儿子来体验一下这个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

2022年3月29日,由三峡集团和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合作研发建造的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电动船首航。该游轮采用全钢质焊接结构,船长100米,宽16.3米,额定载客量1300人。

“以前船上用的是柴油或者重油,气味比较大,噪音也大。”宜昌交运长江游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介绍,“长江三峡1”采用了“高压充电+低压补电”的模式,充电6至8小时实际运营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是一艘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船舶。”

走进“长江三峡1”电动船一层,4个电池舱,720个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配备总电量约7500千瓦时的电池系统,组成了游轮的“造血系统”。“总载电量相当于100辆以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总和,填补了全球大型纯电船舶的空白。”刘军说,与常规动力船舶相比,“长江三峡1”大大降低了船舶对环境的影响,运行成本上可节约40%的费用。

深夜,结束了2个多小时航行的“长江三峡1”停泊在三峡游客中心码头,清洁岸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座“水上酒店”,6个小时可将电池充满。

“投运两年来,共接待游客超58万人次,累计用电200多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燃油49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多吨。运行成本上可节约40%的费用。”在刘军看来,“长江三峡1”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宜昌造船工业技术实力,也揭开了宜昌迈进新能源船舶建造蓝海的序章。

在三峡大坝上游的秭归茅坪港,一艘艘游轮往返穿梭。4月23日晚,从重庆朝天门港口驶来的“世纪绿洲”号大型豪华游轮靠泊在茅坪港K81趸船,8根粗大的电缆连接在趸船岸电设施和游轮岸电接口之间,为游轮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能。

“目前,在三峡坝上运营的37艘旅游客轮岸电标准接口改造完成率达100%。货运船舶岸电标准接口改造完成率达90%以上。”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工作人员李兴衡介绍,宜昌作为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所在地,每年有近4.5万艘次的船舶通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以前船舶用电依靠柴油发电,气味重,成本高。”而随着清洁岸电的推广,靠港和待闸船舶接用岸电后基本实现零排放、零噪音、零污染,宜昌江面上“流动烟囱”正在不断减少。

2015年4月1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批岸电设备诞生在秭归沙湾锚地,共建成3个配电台区,安装自助式接电箱20台,可同时为80艘船舶接入电源,实现了长江岸电“从0到1”的突破。

2018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会同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峡集团等建立政企合力的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推进长江流域岸电设施建设“全覆盖”。

2019年5月,三峡坝区岸电项目开始陆续投运。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向长江全流域推广岸电建设运营“宜昌样板”。2020年底,长江宜昌段在全流域率先实现港口岸电建设“全覆盖”。

“目前宜昌沿江70个码头锚地建成171台套岸电桩,2023年累计为15799艘次客货船舶提供岸电1216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2858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9001吨。” 李兴衡介绍,宜昌市创造性推出靠岸固定式、靠岸浮动式、离岸固定式、离岸浮动式、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船电宝充换电服务6种典型岸电供电模式,首创推出纯电动游轮“高压充电+低压补电”电能补给技术方案,能满足不同水文条件、不同船舶类型、不同停靠方式、不同用能方式船舶的岸电及充电需求。

根据测算,船舶使用岸电比传统燃油发电节省约60%的能耗费用,1万度电可减少7.8吨左右的碳排放。

宜昌,依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长江见证了宜昌的辉煌与变迁,一艘艘轰鸣的轮船,如“水上列车”,往来不息,连接着民生与发展,孕育着城市的繁华。

逐梦“绿色长江”,新能源船舶成为造船界的宠儿。在宜昌船舶工业园枝江基地,不到3公里的长江岸线上,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长江三峡1”就在这里建造并下水。

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运输节点,长江流域目前拥有客船、货船、液货船近10万艘,绝大部分采用传统动力。随着上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加速闭合,宜昌正加快内河船舶产业绿色智能转型。

2023年11月,三峡旅游集团打造的西陵峡“和谐”号、“和悦”号顺利下水。“和谐”号船舶动力系统采用油电混合模式,配置3154.32kWh船用动力电池,纯电工况下续航里程不低于80公里,成为抢占“电化长江”新赛道的重要举措。

“高峰运营期,和谐号可使用油电混合动力,行船更绿色,续航更持久。”长江三峡1号轮机长袁亮说,和“长江三峡1”相比,和谐号在满足绿色能源运用同时,解决了纯电池动力船舶续航里程问题。游轮配备的光伏系统,能实现“有光就有电,有电就能储”的能源转换。

2023年,宜昌谋划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

据预计,到2026年底,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将达500亿元,打造2到3个百亿元级园区,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超300艘。

从传统走向绿色,从制造迈向“智造”。随着长江沿线纯电、氢燃料、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的建造和运行,内河船舶必将更绿色、更智能。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箭”步如飞的湖北,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下一篇: 湖北跳伞队勇夺世界冠军 男女队双双打破亚洲纪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