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有多厉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和产量已领先于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汉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中一座绕不开的城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北武汉考察,在光谷他指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湖北省经信厅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湖北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连跨七千亿和八千亿两大台阶,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2024年有望奔“万亿”。从“一束光”到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再到支撑全国半壁江山,武汉做对了什么?
01
融合创新的武汉磁场
过去一年,武汉光电子信息行业,“首个”“首创”不断,创新活力风起云涌:
首款国产化110GHz电光强度调制器量产,相较主流产品,传输速率提升了3至4倍;
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光电集成晶圆下线,成为目前全球综合性能最优的光电集成芯片;
全国首条印刷OLED产线量产,不同于目前主流的蒸镀OLED技术,材料利用率提升60%,综合经营成本可降低50%……
TCL华星武汉基地
分析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不难发现,在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主体,日益丰富。不仅仅是高校院所,还有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以华星光电为例,企业十年前落子武汉,建设全国首条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布局的重点是制造。随后十年的时间里,华星光电不仅先后在武汉投资4条产线,还成立创新实验室,进行未来显示技术的研发。如今,印刷OLED技术的量产地也是武汉。从制造到研发,企业布局更迭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
TCL华星印刷OLED资深专家郝鹏坦言,这离不开武汉的创新生态。他介绍,此次印刷OLED量产,最大的瓶颈在于供应链。攻关十年来,为了找到合适的设备,华星光电曾经合作过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厂商,此次量产的设备还是从日本购买回来进行调试的。而在武汉,十五年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就开始了喷墨打印设备的研发攻关,这和华星光电想要突破的技术路径不谋而合。2020年,TCL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同组建了国创科光电。2021年,国创科就成功研发并交付国内首台套高分辨率喷印G4.5和G6H(半尺寸)装备,眼下,正在研发G6(全尺寸)及8.X代喷印装备,提升6代及以上喷印装备生产交付能力。这也极大增强了华星光电将印刷OLED进一步商业化的信心。
国创科新型显示喷印装备
其实,吸引华星光电的创新土壤,要追溯到1976年。当年,在武汉邮科院的一间简陋实验室里,依靠“土法上马”的赵梓森院士团队拉出中国第一根光纤,用自主创新拉开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序幕。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介绍,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多,在光电子领域的研究较早,占有先发优势,为抓住优势,武汉不断将科技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构建起“孵化器—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诞生新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源自高校院所的创新基因被培育成了主体丰富的创新生态,驱动着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往前。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武汉不断增强科技供给,在10家湖北实验室中,5家都与光电子信息产业有关;强化企业主导,武汉组建10家由企业牵头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其中,有7家牵头企业都是光电子信息的龙头企业。目前,武汉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协同路径。近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武汉位居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相比2018年上升30位。
02
向新而行的武汉洞察
打造融合创新的生态的同时,武汉还有向新而行的洞察。在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800G高速光模块接连下线,基地投产半年即达产,创下行业新纪录。在长江计算,两条生产智算服务器的生产线满产运行,全年营收有望翻番。他们的增长点,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特点——人工智能。
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达产
数字经济浪潮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而电子信息产业,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洞察趋势,早在2017年,光谷就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性《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20年,武汉就获批了中部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回顾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布局光纤产业发展最早的点开始,再到发展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为了下好这盘大棋,武汉的每一步,都落子较早。
1988年,在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武汉就成立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光纤通信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如今,武汉已经成为全国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2003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并于2006年和湖北省以彼时罕见的资金规模,出资100亿元成立武汉新芯,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以存储器为主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如今,武汉的闪存芯片已经代表国家参加全球竞争。2008年,在全球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就引进天马,并随后招引华星、京东方,一座城市聚集全国前三大新型显示面板企业,业内绝无仅有。如今,武汉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基地。
“因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新非常快,每隔5年,甚至是3年,有些技术或产品会推向市场。在武汉,一是每五年进行一次产业规划;二是随时根据行业动向,进行政策迭代。”在武汉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张超的口中,武汉市支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像软件一样,是会迭代的,而且速度很快。“有的可能是技术创新,有的可能是市场需求,有的可能是国家战略布局的考量。新兴产业出现的理由或时机各不相同,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抓住。结合武汉市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禀赋,去推动这件事情。”
洞察行业,早早布局。如今,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由最初的光纤光缆这一个点,发展成为一条从上游的光通信,到中游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再到智能终端的完备产业链,聚集了光电子信息企业超1.6万家。
03
“不服周”的武汉定力
洞察行业的同时,武汉还保持着战略定力。2000年,中国第一轮互联网浪潮兴起,对传输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吸引长春、西安、成都等多个城市纷纷加入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彼时,武汉已经发展光通信产业十年有余。但随后两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全球电信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0%,其中光纤光缆行业受到很大冲击。正是这个时期,任正非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不少光电子信息企业和当时的华为一样,面临生死考验。面对行业困难时期,有些城市选择了放弃,但是,武汉坚持了下来。
逆势发力,城市和产业共度难关。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武汉举办了首届光博会,为企业搭建合作的舞台;获批筹建光电国家实验室,建立学科科研平台和公共测试平台;补贴支持了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天喻信息等一批企业……十年蛰伏,2011年,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从最初从零开始的新兴产业,成为武汉第二大支柱产业。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近年来,武汉依然每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类资金50亿元;市区两级对光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技改、金融、财税的各项政策支持资金也达到50亿元。“不是解决这个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而是更多地支持企业面向市场发力,给企业一个重点的引导和支持。”武汉市经信局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张超介绍,“我们培育一个产业耐心很重要,因为有些产业它可能培育一个产业周期以后,还不一定能够见效,特别是像集成电路,高技术、高人才、高资金。这个时候就比谁有耐心,要沉住气,不能说我投了没见效就算了、不搞了。”
对此,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也十分感慨,“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产业也是不断地迭代,是动态的。那么,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政府集中有限资源,去支持一个产业,是一个地方培育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子。我觉得武汉是这条路上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
2024年,武汉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和贡献均位居工业各行业首位,成长为武汉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武汉光通信产品占全国市场的50%,全球市场的25%;光电器件约占全国市场的60%,全球市场的12%。而已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武汉,野心还远不在于此。
“202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8500亿元;把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这三个细分领域做到千亿级。在2035年,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代表国家去参与世界的集群竞争。”张超信心满满,目光坚定地说。
记者:李悦
编辑:但堂丹
1月23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武汉与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座谈交流。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扎根光谷十年来,已累计创造工业产值近4200亿元,出口额超450亿美元,出口额连续9年位居湖北第一。
一条2.8公里长的村级公路新铺上水泥路面,20盏太阳能路灯高高地矗立在村舍边,村旁的小溪流堤防护坡刚刚完工……日前,记者再...
一条2.8公里长的村级公路新铺上水泥路面,20盏太阳能路灯高高地矗立在村舍边,村旁的小溪流堤防护坡刚刚完工……日前,记者再...
”新当选的中国财政学会PPP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长彭程在介绍开发性PPP阶段性研...
近年来,崇阳县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资源和乡村资源,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公园,已建成天城茅井养生小镇、铜钟野樱花天堂小...
咸宁市统计局梅志刚经过历年建设,全市工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但工业发展还存在五个关键短板,必须通过转型...
记者: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建设的具体路径是什么?其中,壮大企业主体重点围绕两个方面着力,即在传统产业方面,要通过...
没有产业支撑,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全生命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近年来,该乡始终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