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存科技技术人员借助可穿戴设备,操控虚拟人物做动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上,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主导研发的“荆楚一号”人形机器人,因为“长”着人类面孔,且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表情交互而备受关注。
让人形机器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更像真人,仿生学理念的应用不可或缺。来自光谷的灏存科技,在“荆楚一号”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若要从事餐饮服务、家政、育婴等工作,灵活性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要为人形机器人安装尽量多的关节,在硬件层面看齐甚至超越人类;另一方面,要研发强大的软件,让机器人具备高效、精准获取和处理人体动作数据的能力。
“动作数据就是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哪个关节动、动多大幅度,全都由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说了算。”灏存科技CEO熊鹏航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包含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设备、动作数据采集与大模型训练软件。传感器精准捕捉人体动作后,由计算机分析并转化为动作数据,人形机器人就能学习并模仿人类的动作。
打个比方:一支交响乐团的乐器种类越多,音乐表现力自然越强,但这对指挥的掌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形机器人身上,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就承担着“指挥”的任务。
8年前,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因为能流畅完成空翻动作引发热议。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研发的能扭秧歌、会丢手绢的机器人令人啧啧称奇。这些业界“明星”,无不具备强大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
2018年,灏存科技创业的第二年,湖北日报就曾对这家企业进行报道——戴上一副“电子手套”,手部的任何细微动作都能被传感器捕捉,并在电脑屏幕上实时生成一只虚拟的手。尽管当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尚未成型,但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套“软硬结合”的系统有一天将成为机器人训练的“标配”。
“有了运动中枢神经系统,人形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远超人类的关节数量甚至允许机器人做出一些超出人类认知的动作,可应用在更广泛的场景中。”熊鹏航说,目前灏存科技已实现对人形机器人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特别是对于肢体动作识别十分关键的转角精度,已经可以精确到0.001度,延迟也能控制在3毫秒以内。除“荆楚一号”外,灏存科技目前正与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展开合作,“湖北智慧”加速闪耀全国。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 让北斗来到百姓身边
下一篇:
慧观生物“打磨”纳米级光刀 3D扫描,再小的病灶也无所遁形
人形机器人“天问”。接下来要逐步建立起跨学科的研发生态,打通产业链,推动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性发展。
2024年,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将安排至少4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包含人形机器人等在内的13个细分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特别是在医院、药房以及机器人诊疗方面,加速机器人落地场景...
举杠铃、直膝行走、与人微笑互动、被推倒后迅速站起……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上, “劳动者”“荆楚”等10款人形机器人...
为此,湖北将加快实现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力争到今年底形成1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样机,到2025年...
布局6G、机器人、空天科技等九大赛道光谷每年至少10亿元投向未来产业10月17日,位于光谷的武汉光启源科技有限公司超净厂房内...
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刘治田:已经建成湖北省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100支,开展各类交流分享、成果转化活动300余场次,带动各个市...
一个个应用场景开启未来,一系列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一家家科创企业拔节生长……如今的武汉,新质生产力如万木争荣,葳葳蕤蕤...
本报记者 禹伟良 范昊天《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5日第01版)搬重物、举杠铃、递话筒,走、跑、跳……近日,湖北武...
这些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稳定站立、行走、穿越障碍等动作,还能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人机交流互动,部分性能处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