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丝绵茶香促振兴——湖北秭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见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2025-04-08 11:26

新华社武汉4月7日电(记者龚联康)清明时节的湖北省秭归县,10万余亩生态茶园吐露新绿,茶农们十指翻飞采撷嫩芽,现代化加工车间飘出缕缕茶香。作为“中国丝绵茶之乡”,这片承载千年茶韵的土地正以“一片叶子”撬动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茶农在九畹丝绵茶基地采新茶。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摊青机匀速翻滚鲜叶,智能色选机精准分拣茶毫,新采的鲜叶经过逐级加工,化作清香扑鼻的成品茶……在秭归县九畹溪镇丝绵茶核心产区,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生产线高效运转。

“我们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周边5个村、800多户茶农签订合作协议,从种植到销售全程标准化管理。”公司负责人龚颖年说,统一技术指导、采摘标准、收购价格和利润分红,既保障了茶叶品质,又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产业化经营打破了传统小农生产桎梏。九畹溪镇峡口村茶农李家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自己种茶,采茶标准不一,卖给商贩常被压价。现在公司保底收购,每斤鲜叶价比市场高20元以上,年底还有分红,我家20亩茶园年收入超过10万元。”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带动合作农户年均增收20%以上。

  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加工车间对刚收购的鲜叶进行加工。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秭归丝绵茶因叶片柔软如丝、茶汤清润似棉得名,其种植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千年茶脉如何在新时代续写传奇?当地走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在九畹溪镇峡口村海拔800余米的丝绵茶茶园里,成行成列的茶树被修剪得恰到好处,圆润的树冠紧密相连,形成一道道流畅优美的曲线。“我们的明前茶芽头肥壮、氨基酸含量高,在早春茶市特别受欢迎。”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万祥说。

他告诉记者,在茶园种植基地,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农药,以实现茶叶的天然无污染,县里的农技专家通过手机App即可指导茶农精准施肥。同时,非遗制茶技艺被系统整理成标准化流程,老茶师带徒传艺,机械辅助生产既保留传统风味又提升效率。

当地还“以茶为媒”,开辟出茶文旅融合新赛道。清明假期,前来游玩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跟随人群沿着茶山观光步道拾级而上,漫山遍野的青绿尽收眼底。山谷间,茶文化博览馆、制茶体验工坊、茶香民宿等新业态,有的在加紧建设、有的已经开张。在这里,游客既可体验“一芽一叶”的采摘之趣,还能亲手参与炒茶制作,品尝茶香腊肉、茶酥等创新美食。

目前,湖北秭归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科研创新、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截至2024年底,秭归茶叶年产量9100余吨,综合产值18亿元,累计带动11万名群众增收。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枝江:以水产绿色圈养技术激活“水经济”
下一篇: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 东风腾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