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站工作人员需定期爬上80米高的温室气体观测塔开展维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灿 摄)
编者按
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部门以城市、乡村、山川、河湖等为载体,梯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美丽河湖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即日起,湖北日报开设“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栏目,讲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湖北故事。
美丽山川名片 神农架
神农架山脉以神农顶最高,海拔超过3100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神农架成为第四纪冰川期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和众多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突出栖息地和产地,被誉为北纬31°带上的“绿色奇迹”。
湖北日报报道组
守护“华中屋脊”
每一寸美丽“肌肤”
原始森林的保护成果如何,最深处的答案都在土壤里。6月26日,“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报道组随省生态环境厅神农架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文鹏程、蒋厚樵走进位于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湖北神农架站附近的原始森林无人区,开展土壤监测采样。
通过GPS定位,他们准确找到了土壤监测国控点位,挖出约20厘米深的土坑,从坑中取出土样,并用冰袋保温,随即送入实验室开展分析。
“原始森林具有完整的垂直分层结构,包括地衣、腐木、灌木、乔木层等。”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湖北神农架站站长贺瑞介绍,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指标,可明确土壤性状和变化情况,如同通过监测数据守护“华中屋脊”的每一寸美丽“肌肤”。
监测数据,可动态显示神农架生态环境质量最新情况。上午10点57分,走进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湖北神农架站,监测站内实时数据显示,此时的PM2.5和PM10均为0微克/立方米。
“我们常年测出来的PM2.5为个位数,PM10也不会超过20微克/立方米。”贺瑞介绍,这一站点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无人干扰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体系,为华中地区的污染防治起到背景数据支撑作用。
“前一天神农架刚下过雨,今天天晴,PM2.5就出现了0值。”贺瑞说,监测站所处区域无人为生产生活影响,污染源非常少,周围的原始森林植被也有净化除尘的作用,因此空气质量本身较好。如果发生连续降雨,监测站还能测出PM2.5全天都是0的情况。
运营车辆公里数
就是最好的“成绩单”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湖北神农架站位于神农顶无人区,其中温室气体观测塔高80米,工作人员需定期上塔开展维护。
“我们主要是人工校准采样监测仪器,查看围栏有无生锈、固定件有无损坏、防雷设施是否安全等。”贺瑞一边说,一边穿上安全绳。
采样监测仪器位于塔尖,长期风吹日晒,容易发生监测数值偏移。因此,贺瑞和站内工作人员需每个月爬上塔顶检查维护。拿起检测设备,贺瑞和工作人员开始攀爬。原始森林静谧无声,一株高山海棠已超过2000岁,几只戴胜鸟优雅地飞来,张开漂亮的羽翼。
因海拔较高,监测站一年中有五六个月处于积雪状态。“下大雪的时候,积雪最深超过1.2米,10分钟的路程我们要走接近2小时。”贺瑞说,运维车辆也容易陷入雪地无法前行,周围空无一人,只能向民警求救。
“空气质量监测,不容有失,一旦有突发状况必须马上行动。”贺瑞记得,2024年初的冰雪天气,将监测站房楼顶的空气采样总管冻成了冰坨子。为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转,贺瑞和工作人员凌晨1点赶到站房,因戴着手套难以操作,只能徒手掰开冰块。等到除雪完成,已是凌晨3点,两个人全身都已冻僵。
“每到年底,别的部门的工作总结可以写完成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而我们的总结就是365天保障华中海拔最高大气监测站100%监测数据准确。”贺瑞说,运维车辆的公里数,就是监测站的“成绩单”。
(报道组成员:汪子轶 张灿 胡弦 通讯员 刘卓 孙朝)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将迎连续晴热天气 预计局地高温39℃以上
下一篇:
千亿蓝天的武汉密码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王程海)时下,黄沙铺镇新民村、晨光村等地花生、玉米、稻谷迎来丰收,装满谷物的拖拉机来回奔忙,一派...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陶然、陈君益报道:土壤酸化怎么治理?“目前崇阳县土壤贫瘠,酸化情况比较严重,今天的培训主要是指导农...
它既有山地,也有丘陵,也有平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对学员进行充分的考核,能够保证这支队伍能够在“三普”工作中能够适应...
近年来,崇阳县为土壤“把脉问诊”“按方抓药”,科学合理精准施肥,大力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质量稳中有升,持续...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将按照培训和工作部署要求,对照目标任务,强化技术指导,积极推进落实,高质高效完成土壤普查外业采样工作。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张洁介绍:“我们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统筹土、肥、水等要素,兼顾种植、灌溉和施肥制...
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土壤采集、土壤检测、技术推广工作,来保障崇阳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耕地健康状况,实现增产增收。
4月18日,嘉鱼县高铁岭镇国家林木良种“蓝美1号”蓝莓种植示范基地,村民正在除草。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摄。
11月16日一大早,在市区泉都大道(东外环),六、七十位园林工人手拿铁锹、肩扛锄头铲土、装土、起苗,十多辆运土车配合,这是...
针对不耐旱、新栽植的苗木,做到浇实、浇透,认真检查浇水后种植层泥土湿度,并采取遮荫、保湿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