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记者观察]老年人谨防保健消费陷阱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2-02-18 09:30

  连日来,很多市民反映,老年人在“义诊”活动中购买保健品受骗的经历。此类问题为何多发生在银发一族身上?如何才能识别虚假保健品广告和促销手段,帮助老年人明明白白消费?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银发一族,成保健品推销目标人群

  “不到一年时间,我母亲花1万多元,换回一堆毫无作用的保健食品和仪器。”15日,市民张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向记者讲述了她母亲沉迷各种“健康联谊会”的经历。

  从去年开始,张女士发现退休在家的母亲突然忙了起来。家中经常会接到一些陌生年轻人的电话,不时还会有人按响门铃,逢年过节甚至有人往家里送小礼品。

  “这些人都是做保健品销售的,是我妈在公园、广场锻炼身体时认识的。”张女士说,不久,家里就多了一堆健血胶囊等保健品,后来又有了净水器、红外枕及保健被。

  “无论我怎么说,可我妈就像着迷似的,怎么也听不进去。”张女士说,据她了解,像她妈这样热衷于参加“健康联谊会”的老年人相当多。

  无独有偶,去年底,市民王老先生听了一次健康讲座,声称某品牌口服液可以改善睡眠,有“返老还童”等功效。于是,王老先生一口气购买了4盒。服后不但睡眠未改善,反而得了肠道疾病,经住院治疗才痊愈。

  保健品推销,为啥专盯老年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保健已成为老年人最关注的话题,很多商家也瞄准了老年保健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谈及原因,市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长杨洪介绍,现在,一些保健食品广告铺天盖地,经营者为了打动消费者,不惜胡编乱造,有的与事实甚至大相径庭,有的则口无遮拦大谈疗效,吹得比特效药还灵。

  保健品促销员抓住老年人注重养生保健、对“免费”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及对名医、名院和名企信任的心理,肆意宣传保健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在销售人员花言巧语下,很多老年人花高价购买所谓具有“奇效”的保健品。

  在市工商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不明真相的老年人,陷入了街头巷尾出现的“保健品”推销陷阱。

  某些公司则四处邀请中老年人参加其产品推介会,会上有所谓使用过该公司保健品治疗好各种疾病的“老病友”现场介绍,引诱消费者购买。还有部分不法商人甚至常以医疗机构、医生名义介绍产品,对消费者造成极大诱导。

  部门提醒,老人消费需理性

  采访中,记者发现,保健品促销员专门在老年人聚集的地方,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健康调查等方式和老年人拉近关系,熟悉后再让老年人填表建档,了解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电话号码等信息。逐渐得到信任后,他们就开始组织老年人参加“联谊会”。而这样的“联谊会”实际上就是保健品推销会。

  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要慎购保健品,要分清保健品和药品的界限,保健品只是对身体可能有某些保健作用,但没有治疗作用,因此购买前要慎重考虑,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

  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向医院医生请教,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和使用。老年人选购保健品和购买医疗器械时,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要索取有关的票据资料;购买保健品一定要上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对上门推销和来历不明的推介会一定要提高警惕,万不可有病乱投医。(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冯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重情丈夫行为偏激 半路夫妻命丧火海
下一篇: 中国代表说各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不应使问题复杂化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