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厚重历史
1915年,产自通山县杨芳林的瑶山红茶,一举摘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从而成为万众瞩目。而经历一个世纪的兴衰起伏,也为瑶山红茶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通山杨芳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很久以前就以生产绿茶、黑茶为主。唐宋以来便茶事兴盛,有《康熙通志》作证:“茶出通山者上,……而杨芳林茶为最。”
到清朝咸丰年间,曾经挑担卖货为生的穷汉黄贻中,靠着贩卖茶叶发家,并迅速成为通山首富,更是使“瑶山红茶”和“杨芳林”名扬四海!
1824年,广州茶商钧大福慕名来到通山,在杨芳林设庄收茶。他请来江西修水以制“宁红”出名的茶工,将红茶技术带到了杨芳林。1850年前后,产自杨芳林瑶山的瑶山红茶进入盛期,比祁红、滇红都要早得多。1854年,英国买办商人方春源来杨芳林投资办茶庄,当地无人敢冒险与其合作,只有黄贻中大胆出手,与其开起了“春源和”。至此,瑶山红茶便大量远销欧美,更是为英国皇室和贵族争相品饮。
而正当“春源和”生意蒸蒸日上之时,黄贻中却英年早逝,其子黄健纯继承衣钵,并与英国商人合办了“协和祥”茶庄。他经营有方加上茶叶品质出众,瑶山红茶盛极一时,名震世界,先后吸引八个国家在杨芳林开设茶庄,甚至使“杨芳林”这个中国偏远小镇被绘制上了当时的英版世界地图。
1910年,瑶山红茶获得东南亚赛会二等奖,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与国酒“茅台”同获殊荣。有史料记载,“当时通山茶庄36户,年经营红茶25000箱,商品流通额4.25万两白银”。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切断了瑶山红茶外销的出路。由于当时红茶基本上全靠出口,国人饮用极少,战争爆发后红茶产量锐减,二战之后更是停产。因历史变革等多种原因,黄家也屡屡受创,甚至被抄家,不愿再从事红茶生意,也绝口不提瑶山红茶,这段历史被束之高阁。
一部新的传奇
2014年8月,由世界茶叶联合会组织的权威国际赛事——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正式启动,汇聚了世界顶级茶叶。咸宁市逸思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瑶红”、“泉谷毫峰”经过层层评比,双双摘得金奖。标志着瑶山红茶在销声匿迹多年后,再次以 “国际金奖”高调复出。
瑶山红茶再获大奖,也让“程繁杨”的名字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人物,由此,也展开了一部瑶山红茶的新传奇。
程繁杨是咸宁市农科院的茶叶专家。虽然生长在杨芳林,但他并不熟悉瑶山红茶的辉煌历史,也不知道幼年经常去玩的郑阿婆家就是瑶山红茶世家。2007年,在“金骏眉红茶”的引领下,红茶逐渐被消费者青睐。在此背景下,“瑶山红茶”的历史被挖掘出来。
“黄家阁楼里落满灰尘的茶风车,原来见证了杨芳林茶庄的过往;被细心收藏的奖章,原来镌刻着瑶山红茶的辉煌。”程繁杨说,“我当时就欣喜若狂,决心一定要复兴瑶山红茶。”
2012年春,程繁杨专程回到家乡,拜访瑶山红茶目前唯一在世的传人、黄贻中的长孙媳妇郑清娴阿婆。郑阿婆已经百岁高龄,但她依然精神矍铄,对程繁杨传授制茶技艺的请求欣然应允,手把手地将技艺传授给了程繁杨。
程繁杨本是对茶叶研究了近二十年的制茶高手,又创办了逸思园茶业,经验颇丰。他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有机结合,进行了科学的工艺调整,经过上百次的试验之后,研制出新的红茶。他利用一个特殊的优良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红茶口感绵甜,花香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红亮。茶叶名称延续了“瑶”字,意为“玉之美者”,既点明瑶山产地,又意指茶香馥郁,引人陶醉如入仙山瑶阁,简称“瑶红”听起来则更为大气。
对于这个特殊的金奖,程繁杨认为,这既是对辉煌历史的传承,也为瑶红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为咸宁打造“百亿茶产业”增加了一个响亮品牌。他表示,今后将围绕“瑶红”深挖历史文化,做好品牌推广,开发红茶系列,让“瑶红”站在新的高点续写咸宁茶业的新传奇。 (咸宁日报记者邓昌炉 香城都市报记者周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第六届旅游节看点有哪些
下一篇:
看“数字校园”那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