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鄂赣三省边界的幕阜山脉有座黄龙山,黄龙山巅有个天岳关,天岳关湖北通城县境内有座抗日无名英雄墓。它是湖北境内少有保存相对完整的抗战遗迹,关于它的故事几十年来少有人知,但是故事的背后又有着多少家国血泪……近日,记者登上通城天岳关,置身雄伟的“无名英雄墓”下,那场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命运,与日本强盗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血战的一幕幕似乎就在眼前。
天岳关上,蒋介石亲笔题词“气壮山河” 天岳关在通城黄龙山之巅,由于上山之路正在施工,车至半山腰时只能步行向上。
天岳关是幕阜山脉的一个风口,也是要隘,阳光灿烂得晃眼,旁边都很暖,就那个关口上冷风飕飕。
距关卡北面20米处就是无名英雄墓的入口仪门。仪门面东而立,高丈余。门楣正中阴刻隶书“无名英雄墓道”,两端为石雕龙头;两边石门柱顶端为石雕军人头像,头像下面有一副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对联下面各有一位持枪站岗的军人浮雕。浮雕目光炯炯有神,威严地注视着前方。
入得仪门,便是宽敞而又陡峭的长条大理石墓道,沿墓道拾级而上,便可直达山顶——无名英雄墓主墓。
主墓成四方形,座南朝北,直眺通城。墓前为丈余高的青石板字屏,屏面上是蒋介石的亲笔题词“气壮山河”。墓体为正方宝塔形,共五层,顶层是一正方形长条大理石墓柱。柱顶为一军人头雕,正面为阴雕隶书“无名英雄墓”,左侧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浩气长存”,右侧为92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人类之光”。
主墓两侧各有12颗子弹造型的大理石雕,颗颗子弹直指苍穹,象征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无名英雄墓并非都无名,除了“王大英雄化民墓”外,更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孙鸿基少校的墓。据介绍,这墓立有三块石碑,一是部队立的,一是战友立的,一是妻子立的,并排一起,殊为壮观。此中该有多少悲情,多少豪壮,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沉思无名墓群,不禁令人黯然泪下,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呵,不知他们的姓名,不知他们的职务,更不知道他们的年龄、籍贯和英容,但正是他们,和千万抗日志士一起,用血肉筑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长城,才挽救了我们民族的危亡!
主墓周围是大小高矮形状各异的碑林,共收藏着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谋长吴逸志、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第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第九十二师各级军官及当地军政要人为墓碑的题词400多块。
前仆后继,通城县千余人“入队”92师 “无名英雄”已经远去,可英雄的故事却继续着和传颂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我民族,毁我中华。1938年夏秋,九江、武汉相继沦陷,日军急欲跨越幕阜山脉,打通南下通道。据守天岳关一线的是国民革命军第46军92师。
1938年4月,刚组建的92师被编入第46军,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后又来到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等战役。在台儿庄会战中,92师的官兵,从城南进攻城内的日军,战斗惨烈,几乎用手搏的方式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血拼。92师伤亡达4000多人,占全师总人数2/3以上。重创了敌人之后,92师于1938年11月,进入通城天岳关驻防,休整军队。
当时,国军92师番号叫“星海部队”,因为师长梁汉明别号“星海”,是乙种师编制,下辖两旅四团及师直部队,赴鲁南台儿庄对日作战后,1938年经武汉、阳新、通山、崇阳来到通城,驻防在通城麦市、水兴、鲤港、云溪及江西修水桃树港一带,师部驻黄龙山牮楼嘴。来通城后全师仅剩一个团的兵力,缩编为276旅552团,1939年春后方新兵抵达通城,92师恢复了原有的两旅四团编制。92师274旅旅长徐荣光,旅部靠近师部附近,下辖547、548团,驻盘石、守仙洞、老虎洞、桃树港等地;92师276旅旅长艾瑗,下辖551、552团,驻麦市、云溪等地。
1939年4月,274旅547团攻打通城县城,第1营攻打铁柱港,第2营由毛家渡渡河攻城,第3营随团在阔田一带准备接应。战斗前一天,一营营长亲自到铁柱港侦察,摸清敌人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第二天一营在一个机枪连和几门小炮的配合下,向铁柱港之敌发起猛攻。没想到敌人从崇阳和沙坪调来援兵,一营伤亡惨重。二营不知一营受挫,按照预定时间直扑县城,多数战士阵亡,攻城失利。276旅552官兵绝大多数是老兵,战斗力较强,经常活动于沙堆、清水塘、四庄、大源等地。
有一次,552团的便衣队数人从屋顶偷偷摸到大源王爷庙内日军的驻地,拿起机枪和手榴弹,当场打死一个班的日军。便衣小分队有一次用麻袋捕捉两名日军哨兵,并将这两名日军押往第九战区司令部所在地长沙。92师在通城期间,还有不少长途迂回奔袭战斗,如奔袭到通山九宫山脉的太阳山,打入敌窝;收复通山县城;夜袭咸宁柏墩敌军仓库。
由于伤亡惨重,92师在通城补充了兵员。通城人民积极参军,具体有多少人参军就无从得知。据记载,在县内锦山战役中,92师有1000多通城籍伤亡军人。
纪念英雄,
耗时八个月动用军饷修建墓园
1939年,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92师的一个团,面对强敌,义愤填膺,人人抱定必死的决心,要与侵略者作一场最后的搏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开始了,每一寸泥土在泣血,每一块石头在爆炸,每一根草木都化作了杀向敌人的箭矢,每一处山崖都喷射出仇恨的火焰!全团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子弹打完了,他们用刀砍,刀卷了,他们用石头砸,身边没有石头了,他们用拳头揍,用牙齿咬,抱住敌人滚下悬崖同归于尽,直至壮烈牺牲……
天岳关上的“无名英雄墓”碑始建于1939年,就是国民革命军第92师梁汉明部从台儿庄大捷后,为旌表自鲁南至鄂南阵亡的抗日英烈,在此驻防时,动用补发的8个月军饷,征集工匠百余人,历时8个半月所建。1939年9月,第92师奉命南撤,其时无名英雄墓尚未竣工,师长梁汉明即率部至墓祭奠,并留下一个班督修完成。
92师全体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正如师长梁汉明在天岳关抗日英雄纪念碑背面撰写的墓志铭:“报国尽忠,丹诚昭于日月;舍生起义,浩气连夫乾坤。英雄身死矣,精神震铎寰宇;英雄气绝矣,遗烈彪炳千秋!” 黄龙山天岳关抗日英雄纪念碑,将永耀千古,激励后人!
92师纪律严明,在92师的防区内,秋毫无犯当地百姓,违者格杀勿论,就连当地的自卫队也不敢意肆骚扰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天岳关血战后,92师又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已升任99军军长并担任江西受降官的梁汉明,接受了日军26万人的投降,并命令日军战俘一万多人,在庐山修建“抗日阵亡纪念碑”。
文化革命中,天岳关上的“无名英雄墓”惨遭破坏,1987年,通城县政府按原貌将其修复,后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的,以史为鉴,往事历历,我们民族仍然不能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无名烈士们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中前进的动力。
伫立黄龙主峰,不禁浮想联翩,神思飞越,遥望主碑,直觉得无名英雄墓上凛凛升腾的浩然壮气,已融合成一支雄浑的民族进行曲,在壮丽的祖国河山,在浩渺无垠的蓝天激荡……此刻,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豪迈,为我们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辉煌未来!
策划 李建文 顾问 丁一 李光伟 余发海 王亲贤 记者 刘玉关(整理)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绿染大地绘锦绣——赤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下一篇:
分享资本盛宴——看咸宁如何加快多层次资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