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咸宁地质博物馆开馆。该馆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咸宁地质演变史画卷,是普及、宣传地质知识,推进我市温泉文化旅游建设的重要载体——
展示秀美咸宁全新名片
一座造型简洁明快、材料低碳环保、设计风格独特的建筑,巍然屹立在城区南外环。这就是历时一年时间建成的咸宁地质博物馆。
9月30日,咸宁地质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式向社会免费永久开放。国庆节期间,到这里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人们扶老携幼、纷纷走进宽敞明亮的展厅,欣赏香城泉都地质资源景观。
钟灵毓秀的咸宁,山清水秀、桂香竹翠、峰峻岭秀、泉温洞奇。为了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咸宁地质遗迹富含的科学知识和美学意义,让广大游客和市民身临其境了解到咸宁的地形、地貌、地质信息,去年8月我市动工建设咸宁地质博物馆。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克牛介绍,咸宁地质博物馆严格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要求,围绕“咸宁地貌地质”和“经典地质遗迹”两大特色,总面积1260平方米,馆内以地质公园概况、丰沛地热、幻美溶洞、雄奇名山为四大主题。
在规划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中西融合、天地一体、实物实景”科普启迪的理念,科学打造“实景与科普”相结合,声光电组合,三维演示的低碳科技型现代风格特色的展馆。
在内容布展上,以突出咸宁的山、泉、洞地貌地质特色为主题,以实物模型展示潜山温泉地质构造,通过各色的岩石标本、矿物晶体,向人们展现了神奇瑰丽的地下世界,并再现了隐水洞的喀斯特地貌。
见证地质变迁重要载体
“温泉地热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深处,吸收四周岩浆的热量后又上升流出地表,形成闻名遐迩的温泉水。”12岁的孙蔚然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地质博物馆后,兴奋地说,生长在温泉之乡,现在才弄清楚了温泉水的来历。
8日,记者参观咸宁地质遗迹景观布展,倾听解说员的讲解,领略了咸宁青山绿水之优美,溶洞地质之神奇,温泉地热之功效,风光旅游之胜地,文化底蕴之奥妙。
来到地质公园概况展厅,轻点触摸屏,投影沙盘及前上方的LED屏幕互动,观看后可以全面了解咸宁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咸宁地质遗迹的基本情况。
在丰沛地热展厅,以模拟地热泉水涌动的LED光纤管做背景。展厅中间是反映潜山温泉形成的3D模型,用以展示地下热水循环系统,天然和人工孔、泉的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的原理。
走进幻美溶洞展厅,洞内真实再现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边石等地貌和沉积物。光电模拟的地下河贯穿溶洞始终,虚实结合,如身临其境。
穿过一片高大树木造型构成的森林,到达雄奇名山展厅。一座八卦底座的九宫山地形地貌沙盘,介绍九宫山园区主要水系、地名、重要地质遗迹位置、游览路线分布等,墙面以展板及视频描述了幕阜山脉及九宫山的形成、演化过程。
打造一流地质博物展馆
去年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到咸宁地质博物馆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时,寄语建成一座集科学、科普、教育、游乐、观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地质遗迹资源,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了解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是大自然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湖北地质第四大队大队长王庆新说,他认为咸宁建设一流地质博物馆很有必要。
展馆设计方、湖北武汉一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经涛介绍说,整个馆既独立,又连贯,形成一个大视野、大空间、大实景的立体效应,使广大观众身临其境了解到咸宁的地形、地貌、地质信息,完全可以成为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和休闲游乐场所。
“地质博物馆,作为地学研究的积淀,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保护和利用地质资源,加快推进温泉文化旅游建设的重要载体。”市长助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皮凌在咸宁地质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如是说。
下一步,该馆将注重完善和强化细节工作,注重贴心服务,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标准,树立展馆品牌,努力提高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特有优势,加快地质资源研究开发,成为咸宁地学研究交流的中心、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打造一流地质博物展馆,助力我市绿色崛起。(记者 朱哲 通讯员 胡放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夕阳放余晖 老骥自奋蹄
下一篇:
“麻木”为何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