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 启动产业扶贫新项目
核心阅读:今年以来,咸安区紧紧盯住8个贫困村出列,5274户14713名贫困人口减贫这个第一要务,以开展精准扶贫“春季攻势”为抓手,着力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加快启动产业扶贫新项目,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盼民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高位谋划兴产业
围绕推进咸安“一区三带”和“六园五镇”建设,延续精准扶贫“八大产业”扶持政策,把扶贫产业基地做大、产业做强。
提升温氏养鸡产业。在继续实行温氏养鸡扶持政策的同时,居安思危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和环保政策趋紧的不利影响,实行禁养、限养区有序退出与适养区规范发展总量平衡,适度控制养殖规模在2000万羽左右。启动与温氏集团总部高层对话工作,力争咸安肉鸡加工项目签约落地。
做大蔬菜、茶叶、香菇产业。制定出台《2017年咸安区扶贫蔬菜、茶叶、香菇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将新增1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和170万筒香菇产能规划明确到乡镇、村。同时着手与湖北圆融贸易公司联手打造咸安食用菌产业园,利用咸安经济开发区浮山孵化园打造集食用菌菌种研发和生产、加工和外贸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推动全竹加工产业链向基层延伸。以巨宁竹业、江南春竹业为龙头,加快大幕双垅、双溪孙鉴、汀泗大坪、赛丰4个竹加工厂建设,实现每年就地加工楠竹200万支,带动150人就近就业的目标。
顺应民盼调政策
针对部分贫困村、贫困户担心产业扶持政策能否持续,“八大产业”扶持政策不能惠及分散种养,部分奖补项目标准过低等问题,区产业扶贫分指挥部及时召开乡镇和职能部门“诸葛亮会”提出了应对之策。
释放“八大产业”扶持政策延续不变的信号。对2016年符合奖补条件未在当年实施完工的项目纳入2017年申报验收。已检查验收的项目加快扶贫审计,加快剩余奖补资金拨付。对2017年新发展的“八大产业”扶贫项目享受财政奖励补贴的条件不变、标准不变。
做好扶贫产业奖补“+”的文章。计划将新建规模以上水果、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建农产品冷冻贮藏、烘干项目纳入区级财政奖补范围。同时对贫困户发展分散种养的由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每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结合实际提高部分奖项目补贴标准。计划将油茶产业扶持补贴标准由5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将发展乡村旅游(采摘基地、旅游农庄)的补贴标准由1万元/户提高到3万元/户,将新建林区公路的补贴标准由3万元/公里提高到4万元/公里,预计全区将因此增加财政奖补资金350万元。
实干快上见行动
全区各级各部门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大小兼顾,上下联动。
抓贫困村脱贫产业攻坚。围绕8个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这个“硬杆杆”,落实每村至少发展1-2个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三桥村温氏养鸡和薯尖种植基地、双垅村楠竹加工厂和高山茶叶、紫薯种植基地、黄铁村温氏养鸡和茶叶种植基地等22个村级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施,打牢重点贫困村出列的底子。
抓主体带富联动脱贫。用足用活产业扶贫奖励补贴、金融贴息贷款等支持政策,动员区内40多家龙头企业和65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产业扶贫,尽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先后向澄水洞村健民油茶种植合作社、四门楼村蓝莓种植合作社等18家带富作用明显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县域经济财政调度周转金500万元。加快扶贫贷款审批发放,向汀泗星源竹业、向阳湖鑫水河对虾养殖场、贺胜花坪油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1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发放财政贴息贷款1344万元。启动2017年度“八大产业”扶贫奖补项目申报,用政策杠杆引导新一轮产业扶贫项目尽快上马,加快实施。
抓分散种养等扶贫项目帮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驻村工作队对分散种养贫困户进行帮扶,先后组织区人大办为大坪村贫困户送猪苗、区农机局为浮桥村贫困户送种养、区水利局为张公庙村贫困户送湘莲藕种等送春风行动100多场次,让2100多户贫困户有了自已的造血工厂。(咸安区政府调研室)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聚力“三抓一优” 推动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