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构建“防火墙” 铺就“回归路”——咸安中心社区网格化推进社戒社康纪实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6-27 08:41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利利 通讯员 魏小俊

  

  ▲吸毒人员在中心戒毒社区接受尿检

 

  5月10日,30岁的李某如约首次来到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尿检并进行谈话,承诺帮他推荐工作,李某连声道谢。

  出门时,遇到已经在这里坚持定期尿检长达半年的朱某,两人打了个招呼,说了声“加油!坚持住!”

  楼上的心理辅导室内,已经定期尿检一年多的刘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聊得很带劲,说自己已经不再“想那事”,还找到了新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1700元钱,但总算是有了收入来源,家里人也不嫌弃他了。

  这是咸安区中心社区开展禁毒工作网格化,创新“9+工作法”,实行“加强领导、搭建平台、管理入格、帮扶到户”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帮助吸毒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温馨画面。

  这种模式,为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吸毒人员铺就了一条温情的回归之路,也是我市探索社区网格化推进社戒社康工作的显著成果。

  截至目前,咸安中心社区社戒社康人员可控率达90%以上,200余人坚持定期尿检。

  市禁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社区就是我的新家”

  

  “社区就是我的新家,在这里,我重新开始了人生。”4月29日,25岁的社区戒毒人员赵某来到戒毒社区中心,完成了例行的尿检。他说,自己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定会坚持下去。

  永安街道办事处位于咸安区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14.2万人,辖区内有在册吸毒人员358人。辖区内有14个村、社区,建立了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分管综治负责人和片区民警担任副站长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各工作站在中心戒毒社区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在中心戒毒社区里,有教育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室、毒品展览室、尿检室等功能室,并配备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中心下设多个工作站,由村、社区干部及分管综治负责人、民警担任工作站管理人员。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错误地走上了吸毒之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早日戒毒成功。”在各级禁毒委的领导下,戒毒中心社区工作人员不断探索,反复上门,对吸毒人员“一人一档”,根据其精神障碍、肇事肇祸的危险程度,将其分为红、橙、蓝、绿四个类别,并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年初,通过与各单位、各部门、各公共场所、各片区层层签订禁毒工作责任状,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责任从街道办层面拓展到社会层面,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凤凰社区书记彭红说,谈话、走访、汇报、评估、定期尿检、针对性制定药物替代治疗方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确保了能及时掌握吸毒人员现时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里找到家的感觉,点燃重新生活的希望。

  据咸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建成中心戒毒社区40个、戒毒工作站390个,覆盖全市所有重点乡镇、社区,进一步夯实“建在乡镇、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控在网格”的咸宁模式,全省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咸宁召开,80多个省市组团前来学习交流。

  

  创新工作法对接强管控

  

  家住咸安的90后小丁,因感情生活受挫不慎沾上了毒品,一吸不可收拾,已经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过一次。强制回家后,小丁对父母十分抗拒,每天在家一语不发。家人无奈下向中心戒毒社区求助。

  “我们上门了三次,小丁从开始的不肯面对我们到如今的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中心戒毒社区主任殷桂芳介绍说,如今,小丁在家人、社区干部、禁毒网格人员的帮助下,慢慢树立起彻底戒毒的信心,并主动到工业园找了一份工作,当上了一个小组长。这几个月的社区检测报告显示,小丁并未复吸。

  而小丁所得到的一切都得益于中心戒毒社区开展的“9+”工作法。据了解,从2015年至2017年,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中心戒毒社区创新“9+工作法”,全面铺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推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基本上实现了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做到“看得见、管得着、转得了”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9+”工作法中,“9+”指领导+交流的推进、中心+工作站的运行、专职+兼职的结合、网格+网络的对接、预警+分类的管控、动态+常态的机制、社区+家庭的帮教、亲情+友情的扶助、阵地+校园的宣传。

  为了将戒毒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建立了一周一见面、半月一谈话、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评估、定期尿检的常态化的动态管控机制,确保及时掌握吸毒人员现时状况,做到管理规范有序。同时,不定期召开戒毒(康复)人员家属及吸毒人员座谈会,让三年未复吸人员现身说法、让家属互相交流帮教心得体会,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帮教技巧。

  近年来,中心戒毒社区依托“9+”工作法,实现社区禁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截至2017年,永安办事处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358人,一年以上未复吸200人。未发生一起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网格化助力筑牢“防火墙”

  

  2015年,家住咸安的小伍应聘成为永安街道办事处戒毒社区的禁毒网格人员。

  永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成立于2015年,逐步形成了以工作人员、网格员为主、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的360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队伍。而小伍就是114名禁毒网格员中的一员。

  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返回所在的社区接受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在社戒社康过程中,身处一线的网格员就成了筑牢“防火墙”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社区网格员依托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网格员、社区专干、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吸毒人员家庭,采取与吸毒人员本人、亲属见面的方式,对吸毒人员进行核查,登记详细信息,确保全市涉毒人员信息登记入库率达100%,吸毒人员家属见面率达到90%,吸毒人员通讯号码采集率80%。社区制作了吸毒人员管理档案,建立了网格员登记一人一表。

  “工作很琐碎,心理上的负担要比身体上的负担要重。”身为禁毒网格员,小伍需要每月对登记在册的戒毒人员进行走访谈话,做到及时掌握社区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现实表现、戒毒情况、生产生活情况等,对出现思想波动的人员进行开导,开展针对性谈心、帮教让他们感到政府的关心,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戒除毒瘾督促其履行协议。此外,小伍还需对社区戒毒人员的吸毒情况进行检测,每个季度依据日常管控劝诫、谈话、尿检、戒毒治疗、帮扶救助等措施,对戒毒人员进行阶段时考察评定。

  “我们所服务的对象都是曾有吸毒史的社区人员,存在一定工作风险,但如何帮他们斩断心魔才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伍认为,禁毒网格化管理是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耐心和勇气的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网格员力量,咸安中心社区还举办了戒毒工作培训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派人为培训班授课,培训班还进行了咸宁市吸毒人员网格管理系统操作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戒毒中心社区网格员深入各社区召开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属座谈会,动员家属自觉承担家庭责任,主动接纳戒毒康复人员,通过亲情感化使吸毒人员感受家庭温暖、坚定戒毒信心。积极推行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尿检措施,严防复吸反弹,最大限度地减少吸毒人员存量,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100%。

  

  社区点燃生活新希望

  

  1月20日,永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主任殷桂芳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信中,30岁的小丽对殷桂芳和中心戒毒社区其它网格员充满了感激。

  小丽家庭条件很好,作为独生女儿的她出社会后很是叛逆,父母说哪里不能做,她就偏要去做。直至几年前,因交友不慎沾染上毒品,她的生活开始改变了。父母劝说无果下,母亲含泪报警,武汉警方将正在吸毒的小丽抓获,强戒两年。

  强戒出来后,小丽因愧对父母,无言面对生活十分沮丧,一度想轻生。无奈下,父母找到了中心戒毒社区主任的殷桂芳。殷桂芳开始对小丽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并针对她的强项对其进行鼓励,终于让小丽走出来,面对生活。

  2017年,小丽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小丽在信中说,是戒毒社区的工作人员让她重归社会,重燃生活的信心。

  其实,为了全方位精准帮扶,让吸毒人员重归社会,重燃生活的信心。打通戒毒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戒毒回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融入社会,中心戒毒社区充分统筹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整体联动,在每个社区网格禁毒工作小组,以网格长(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为主体,负责对吸毒人员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

  针对吸毒人员心理失衡、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等现实需求,除了社区帮扶外,社区还向社会寻求帮助,组织开展心理援助、亲情帮教、社会帮扶活动,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重建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三大系统,使每一位吸毒人员感受到来自网格服务管理的温暖。

  仅2016年,中心戒毒社区先后为60余名吸毒人员提供了困难扶助,为55余名吸毒人员提供了心理咨询,为36名吸毒人员推荐了就业,使吸毒人员深感来自政府的暖心关怀,重拾生活信心,坚定戒毒的决心。咸宁市在吸毒人员服务管理上,累计受理各类救助1000余件,落实低保200余人,临时救助300人,法律援助500人,培训就业、回归社会3253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手段推动社戒社康工作被中央综治办、国家禁毒办肯定推介。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坚冰,在这里融化——探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咸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