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 咸宁“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
7月13日,记者从市政府2018年第9次常务会议获悉,近年来,我市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突破口,聚焦问题,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简政放权
6次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
从2014年至今,我市先后6次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截至目前,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04项。
近3年来,我市对14个行业部门的“红顶中介”开展了专项整治和清理,同时积极推广运用全省中介服务平台。
经过多次规范清理,市直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15家,收费项目33项。与2015年相比,市级收费项目减少9项,减少幅度为37.5%。
我市编制了市级全责清单,共45个部门,3013项;编制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共84项;编制市级“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共97项;编制市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40个部门,195项。
关键词:商事制度改革
整合27项证照
我市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共整合了27项证照,实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即: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
我市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一县通办”、“一城通办”,实现网上提交申请、网上限时审核、网上审核材料、核发执照。推行“互联网+登记服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落实首办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一口告知等制度,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关键词:事中事后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2017年,全市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2018年度随机抽查清单已调整公布,并完成平台上的动态调整。
我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城管执法委、市农业局已基本完成执法体制改革;市商务部门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现正在推进。
同时,我市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关键词:政府服务
市级400余项事项“网上办”
截至目前,我市市、县两级各部门的政务外网基本联通;基础数据录入基本完成;市级“一张网”与省级“一张网”实现了对接,市级近1300项事项中有400余项已能实现“网上办”。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交换三大支撑平台,正在与全省政务系统进行对接。
我市对市级投资项目审批进行了清理,建立投资项目目录,简化审批流程,将投资项目办理事项材料清单、投资项目审批结果进行公示公告,保证项目审批公开公平公正。
我市优化公共服务,成立“一窗式”联合办税服务中心。市政府大数据中心利用最新开发的“咸宁市政务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国土、房产、税务、民政等多家审批办事全程电子资料交换共享。市公安局简化居住证办证环节,从受理到办结只需半小时。
我市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由以往一般工业项目审批需要200多天,减少到30个工作日,大幅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我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103项审批事项逐项进行任务分解,各相关部门已领取任务并积极推进。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工商和移动携手共建“信息化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