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见习记者王凡报道:近日,咸宁论坛上一条“我们生活在无电村”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有的惊呼:这太匪夷所思了!
有的质疑:村村通工程已经实施8年,咸宁还有“无电村”?
……
事实果真如此吗?
9日,记者联系到发帖人吴胜利。
刚从广东打工回家的吴胜利对记者说:“我住在杨仁村9组,到现在,家里几乎每天靠点蜡烛照明。”
杨仁村9组地处咸安区双溪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自然湾,毗邻大冶市金牛镇龙潭村。
9组组长吴作荣跟记者交谈时说,湾子里虽说早就通电,不过平时电压忽高忽低,一遇中午或晚上的用电高峰,照明便成问题,屋内的灯光开始变得暗淡,电饭锅煮饭煮不熟,电视类的大功率电器也都中途“瘫痪”。
“今年整个夏天,我们都是用小扇叶的电扇吹风。要是用空调,电压就带不动。”吴作荣说,电力供应不足和电压不稳,长期影响着湾子里23户人家130余人的生活。
每逢节日和办大事时,村民们需要点蜡烛,四处奔波租借发电机发电。吴作荣叹气道:“我们这里是通了电的无电村,正常照明都难,更别谈和别人一样有晚上娱乐了!”
据吴作荣回忆,自1976年湾落通电以来,村民们曾为告别煤油灯而欢呼。但从1983年起,电压开始时高时低,近几年,电压竟低至无法正常使用电器。
“我们老人还能逐渐适应,年轻人适应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吴作荣说,他的四个孩子都在外打工,过节都不愿回家。
“通电跟没通电差不多,30年了,我们都是这样过的!”说这话时,吴作荣一脸无奈。
编后语:
30年来,咸安区双溪桥镇杨仁村9组村民过着“通电跟没通电差不多”的生活,的确让人不可思议。村民缺电的生活到底怎么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报将对此进行追踪报道。
编辑:Administrator
“江堤堤坡上的杂草都要割除干净,不留一处杂草!”12日晚上8点,咸安区横沟桥镇四邑公堤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横沟桥镇四邑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