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王远远、见习记者刘丁维、通讯员宋志强报道:十六潭公园三期顺利完工,引来游人如织;青龙山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市民翘首期盼……10日,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今年,市区共有7个公园绿地在建或续建项目同步推进,城区公园绿地已达22个,面积近288公顷,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氧吧”。
所谓公园绿地,指的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其规模可大可小。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9平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70%,而我市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10.36平米和70.4%。
市园林局局长李光说:“咸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建设城区公园绿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市朝着“出门500米,就见公园绿地”和打造10至15分钟休闲生活圈的目标,稳步推进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今年正式启动的绿道系统建设,还可以将各个公园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为实现新老城区公园绿地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在永安城区建设了桂花公园、青龙山公园等,双龙山公园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永安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大大增加,市民生活舒适度明显提高。同时,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我市正在努力将市区多座小山体逐一建设成为公园绿地,实现市区公园化;同时,不断将公园绿地建设从城区向郊区延伸,大力推进咸宁市湿地公园(河背)和郊野公园(横沟)。
“公园是城市的客厅,把公园当家园来打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光认为,微单元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而我市的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和小游园数量不够,庭院绿化、室内绿化品质不高,规划保绿措施亟需强化,全民绿化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上图为记者陈红菊摄)
市民家门口泡氧吧
9日下午,步入咸安区青龙山公园北入口,记者立即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开阔的广场入口,石柱上雕刻的飞龙盘旋而上,青色石阶在山路上逐级延伸,举目仰望,颇像一条伏卧在山体上的青龙。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地面上,附近居民三三两两,老人们坐在石凳上闲聊,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漫步,不远处传来小孩的嬉闹声,人们尽情在公园享受着休闲时光。
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大爷正和老伴悠闲地散步,李大爷连连夸赞公园建设给附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说:“以前,青龙山这么大一片山林基本上是闲置着,只有一条山间小路,我们老年人哪敢爬啊;现在,环境好了,设施全了,我和老伴每天都要来爬山健身。”
每天推着宝宝来公园晒太阳是吴晓菁最开心的事:“环境好,空气好,简直就是家门口的大氧吧,孩子来这里晒晒太阳,也能增强免疫力。”
走上山顶,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修建公厕。正在屋顶搭建装饰木条的徐师傅说,站在山顶最高处,俯瞰整个公园景色,感觉特别美。
据悉,青龙山公园项目于2010年启动,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545亩,投资300万,园区建设分为历史文化区、休闲娱乐区、中心景观区、野外拓展区等四大区域。(记者 王远远 见习记者 刘丁维 通讯员 宋志强)
新闻点评
共建绿色家园
从大树进城,到绿地建设;从山体保护,到水体整治,我市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宜居程度稳步提高。
绿地配置作为衡量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我市的发展环境,更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市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市领导以民为本的情怀。
绿色家园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城市建设者的劳动成果,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爱护身边的绿化成果,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
绿色家园建设是个长期工程,需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超前规划,确保绿化用地;要精心设计,保证绿化效果;要严格施工,保障绿化质量;要细心养护,呵护绿化成果。(王远远)
链接:
市区公园绿地统计
综合公园:淦河公园、香吾山公园、青龙山公园、潜山公园、十六潭公园;
社区公园:碧桂公园;
专类公园:潜山植物园;
带状公园:月亮湾公园、泉都公园;
街旁绿地:桂花广场、桂花公园、火车站广场、双泉公园、龙珠山公园、龙潭公园、学子园、金桂公园、茶花公园、冯京园、石景园、拓荒园 、望泉园。
编辑:Administrator
“江堤堤坡上的杂草都要割除干净,不留一处杂草!”12日晚上8点,咸安区横沟桥镇四邑公堤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横沟桥镇四邑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