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曾红星与叶桂菊喜结连理,可就在婚后第六天,妻子叶桂菊就出现了高烧不退、浑身无力的症状,最后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由于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叶桂菊的病情很快恶化,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的行走能力,她不得不终日躺在床上。
31年来,曾红星不离不弃地悉心照顾妻子。叶桂菊病痛发作时,他在她身边耐心安慰;叶桂菊长时间躺在床上肌肉容易萎缩,他就天天给她全身按摩;叶桂菊行动不便,他坚持天天为她喂水喂饭……
5月22日,记者在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村见到了坐在门外的叶桂菊。初夏早晨的阳光温柔地照在她的身上,丈夫则在身后的屋子里忙着为她准备早饭,和谐的场景就像一幅暖心的油画。
“早饭好喽!”曾红星走到门前,轻轻地半蹲在妻子的旁边。因为右臂逐渐丧失了力量,叶桂菊把手搭在了丈夫的肩头,随着丈夫小心翼翼地站起。
“他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为我擦洗、准备早饭,然后再出门开麻木,到中午、下午吃饭的点也要回来的。”叶桂菊说。
“把家里安顿好,我才能安心出去赚点钱。”曾红星在2002年的一次务工中右腿受了伤,落下残疾不能负重,只能在小镇上开个三轮车,拉点小货贴补家用。
记者随着他们走进一间30平米的小房子,这里除了一台旧电视、一张床、一把木椅及几张凳子外,几乎空空荡荡。
屋子里虽然简陋,却很整洁,也闻不出丝毫异味。让人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叶桂菊尽管瘫痪在床30多年,却从没有得过褥疮。
“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要把她收拾得干干净净。”曾红星对记者说。
为了让叶桂菊方便解手,曾红星还特意在床上凿了一个口子,在口子的正下方放了一个痰盂。如果曾红星不在家,叶桂菊就能自己慢慢挪动身体,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然而,常年饱受病痛折磨的叶桂菊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她时常对着曾红星大吼:“你别管我了,我不想拖累你!”
面对妻子一次次的“驱赶”,曾红星总是笑脸回应:“我是你丈夫,照顾你是应当的,你是好好嫁到我们家的,难道你生病了我就不管你了?你是撵不走我的,再苦再难我都不会离开这个家!”
“可以说,没有老曾的照顾,我根本就不可能活到现在。”叶桂菊感慨地说,由于刚结婚自己就患上了疾病,三十多年来俩夫妻一直没有孩子,对老曾满是感激和愧疚。
尽管命运对他们夫妻俩如此残酷,但他们相互扶持、携手同行的态度却让每个人羡慕。
有时,曾红星因为晚上临时有活要拉,会回来得比较晚,叶桂菊也没有电话能联系上丈夫,她就只能坐在床上竖起耳朵听动静。
“这么多年虽然身体不方便,耳朵却越来越好使了,那么多车子,我一下就能分辨出哪个是他。听到他回来的动静,我也就安心了。”叶桂菊望着丈夫,笑笑说。
有人说他活得累,而在曾红星看来,爱了,就要坚守一辈子。爱人还在,就有家;能够坚守着,就是一种幸福。
(特约记者 耿海军 通讯员 王婷婷 马婷)
“情义丈夫”是对婚姻最美诠释
曾红星悉心照顾瘫痪妻子,31载如一日,不离不弃,不愧为一位有情有义的丈夫,令人刮目相看。从这个“情义丈夫”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对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个家并非一定要大富大贵,而是一家人能够福祸相依。
人是社会的产物,离不开物质环境与基础。而进入婚姻殿堂后,物质环境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然会出现“大难到头各自飞”。如当妻子遇到车祸瘫痪后,有的丈夫闹着离婚;当妻子生重病后,有的丈夫丢下女儿携存款潜逃;等等。如此上演夫妻“大难到头各自飞”,不仅涉及到个人道德问题,更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反映。于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相濡以沫的夫妻事迹,便成了社会价值追求的主流,也成了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而今,“情义丈夫”的出现,诠释着相濡以沫的最美婚姻,让我们体会到了传统美德的精华,读出了婚姻的真谛。它像一抹温柔的彩霞、一滴晶莹的泪珠……感人肺腑。这种感染的力量已形成一股暖流,温暖每一个好人的心:夫妻既是同林宿,要飞也得一起飞。 这种“情义丈夫”,从小处讲,就是情义千金,充分展现了中国丈夫最光彩的传统美德;从大处讲,就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脊梁,值得社会永远的倡导与坚守。毕竟,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世间道德万象,民众渴望传统优良美德的感召力能够在当今社会里形成一面榜样的旗帜而飘扬。 “情义丈夫”曾红星就是这面旗帜,他对婚姻的坚守与担当、对爱的执着与传递,值得大力践行与弘扬。(玫昆仑)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