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标准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化 咸安填平城乡教育鸿沟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4-07-12 09:31

  7月2日上午,咸安区汀泗桥镇中学校园内,八(三)班的王昌璟正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这个暑假,他没有去父母打工的上海。去年转学回来后,他就爱上了这里:“这个学校比我在上海的学校还要漂亮!”

  同日,在咸安区桂花镇刘祠小学教学点,62岁的老人朱财金说:“去年两个孙子从7公里以外的南川小学转回来后,老伴再也不用陪读了。”

  在桂花镇的另一个教学点——苏家坊,两位90后的年轻女老师吴泉和商琳异口同声:“这里教书育人条件和城里相差无几,空气还比城里好!”

  学生回来了,家长满意了,老师留下了……

  面对农村义务教育发生的变化,咸安区教育局长陈文钢一言以敝之:标准化促进均衡化的结果。

  一份建议承载群众期盼

  去年3月初,咸安区人大转过来一份《关于改善现有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建议》,让陈文钢再次陷入了沉思。

  就在几天前,桂花镇刘祠村村支书带着几位老人,专门来到了他的办公室,要求恢复他们村原来的小学教学点,让村里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老人们热切的目光和建议中冰冷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不少农村学校现在使用的还是“普九”期间的校舍,破损严重,教学安全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环境和待遇,农村老师呆不住,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双重因素叠加造成大量的农村孩子涌向城镇,城镇学校拥挤不堪。

  群众的期盼不能落空,教育的大计不能耽搁。

  “通过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地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以及校际差距。”陈文钢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报告,递交到区委区政府。

  报告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月,区里成立了以区长李文波为组长的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

  各专班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提升办学水平”的基本原则,在实地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对永久性保留学校和需要保留的教学点,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装备水平,通过改建、改造和新建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对过渡性学校,原则上以消除危房、添置必要的教育装备为主;对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学校予以撤并或合并。

  全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在群众的期盼和关注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后有效缓解了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明年可以完成。届时,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小学控制在45人左右,初中控制在50人以下,基本可实现就近入学和优质入学的统一。

  一张床铺折射支教力度

  学校标准化建设,牵动着区委书记谭海华的心。

  去年6月份,谭海华专程到高桥镇李铺小学调研,她在学生寝室一张缺了一只角的竹板床前停了下来,轻轻用手一摇,整个床铺就晃动起来。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曾经从这样的床铺上摔下来的,现在,我们的学生还在用这样的床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区委书记谭海华动情地说。

  随后,在区长办公会、部门联席会、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题会上,区长李文波多次指出:建设标准化的学校要花钱,现有的财力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个月后,第一批4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32所初小和教学点的建设项目同步启动。 

  与此同时,“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教育标准化建设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区土管局将双溪中心小学旁边的旧办公楼无偿转让给学校,为学校让出宽阔的大门;浮山办事处为做好杨下小学标准化建设,处、村两级拿出120万元为学校配套建教学楼;马桥镇拿出40万元为马桥小学征收土地、平整场地;桂花镇不仅为南川小学协调征地7亩,还拿出10万元为周边群众另修一条公路。

  一时间,各级各部门简化办事程序,开设绿色通道,形成强大合力。

  目前,全区共投入1.5亿元,第一批项目学校建设已基本完成,第二批38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今年暑期将陆续完工。

  透过这些发生着的变化,陈文钢对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怀憧憬:两年后,农村学校将和城里学样一样漂亮。

  一套机制优化乡村师资

  7月2 日,在桂花镇刘祠小学教学点,年轻的女老师陈哲说,原来,她到这里来从教,只想当作一个过渡。现在,她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留下来干出点成绩。

  除了热爱这份事业外,她归结了三点原因:有待遇,有身份,有奔头。

  陈哲所说的有待遇指的是,从2013年开始,区里专门出台政策,用三年时间,为农村初小、教学点定向招考60名乡村教师,采取年工资报酬比城区教师高出1万元,为他们建设周转房等办法,让年轻教师安心教学。

  何谓有身份?指的是咸安区每年安排70到80个编制,从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年轻老师充实农村学校,以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

  而有奔头则是,咸安区教育系统实施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干出成绩的乡村教师通过岗位竞争,到城区执教,为乡村教师开通了“上升通道”。

  “三有”机制让像陈哲这样的年轻教师安下心来,既充实了乡村教师队伍,又优化了乡村教育师资。

  对此,分管副局长何红辉认为,教育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办校条件硬件的标准化,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也是标准化“软实力”的体现。

  一种理念追逐均衡梦想

  汀泗桥中学的体育老师郭欢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这个学期开学后,校长把学校新建的跆拳道馆的钥匙交到她手里,她在学校里招收了20多个弟子。

  三年前,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台拳道专业的郭欢招考到该校。第一天到学校报到,眼前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校园,让她心情坏到了极点。每次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操场上,上完体育课,她都为自己选择报考这所中学而后悔。

  郭欢说,现在学校的运动场换上了塑胶跑道,又有了属于自己的跆拳道馆,可以学以致用,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据悉, 包括跆拳道活动小组在内,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羽毛球等十几个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让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副校长徐全贵把这一切归功于,区里一次性投入了500余万元用于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校园面貌一新,实验室和图书室等功能室应有尽有,教学的硬软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咸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黎宇利介绍,和汀泗桥中学一样,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全区农村初中和完小全部建有综合楼,65所学校完成了正立面改造,装备了100万册图书,45所学校完成了功能室建设,共新建了25个标准篮球场和4200平方米的器械区,校园绿化3.8万平方米,道路升级改造3.1万平方米,添置标准化课桌椅60000余套。

  不仅如此,全区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初小和教学点至少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对此,市领导给予这样的评语:咸安区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真刀实枪,真抓实干,真金白银。

  打造无差别校舍,做到城乡学校一个样;打造高水平师资,做到教育质量一个样;打造信息化课堂,做到教学手段一个样。

  正是这种教育理念,驱使着咸安区追逐着教育均衡的梦想。(记者 何泽平 盛勇 特约记者 谭辉龙 胡剑芳 通讯员 曾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专题民主生活会 打好反"四风"攻坚战持久战
下一篇: 赤壁办企业成长大讲堂 邀请230余名各行业企业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