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陶瓷,见证行业的兴衰交替。
一种工艺,凝聚通城人的智慧心血。
一座“瓷都”,崛起在楚天之南。
12日,记者在通城县,真切地感受到陶瓷产业发展的炙人热度。
制胚:发挥传统优势
上世纪80年代末是通城陶瓷产业发展的辉煌时期,通城也因此被誉为湖北“小瓷都”。
当时,全县有13家从事日用陶瓷生产的企业,县内设有陶瓷工艺研究所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从业人员达万余人。
然而,随着管理体制的落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90年代初期,通城陶瓷产业开始衰落。到2000年时,13家企业全部关停,随后十年,通城一度跌入陶瓷产业发展的“真空”期。
通城地处幕阜山北麓,蕴含丰富的陶瓷生产所必需的矿物原料高岭土,这也是陶瓷产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潜力股”。
原有的上万名从业人员是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他们拥有陶瓷生产加工的专业技术,只需在上岗前经过一定的培训,便能很快适应新的生产模式,为企业创造效益。
“选择通城,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有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湖北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涛对记者说。
淬火:夯实产业基础
在深刻反思陶瓷产业兴衰经验教训后,通城人另辟蹊径——
打通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杭瑞、武深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加快建设,加快了原材料、陶瓷产品的流通速度,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构建招商平台,加快建设专业产业园。抓住新兴“中国瓷都”广东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契机,引进一批重大陶瓷项目。
县经济开发区主任罗小虎介绍,作为亚洲最具知名度的全方位陶瓷专业制造厂商之一,亚细亚集团是首家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中国陶瓷公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上门拜会公司高层,诚邀企业到通城实地考察,并最终促成公司将华中地区生产基地落户通城,成为全县陶瓷产业核心企业。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该县多次召开专题银企协调会,仅今年上半年便为亚细亚陶瓷融资6000万元、杭瑞陶瓷4700多万元。
围绕“楚天瓷都”发展定位,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和开发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将陶瓷专业产业园作为产业发展孵化器和城乡一体化助推器,纳入城乡建设全域规划和开发区“一区多园”规划。
截至目前,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陶瓷专业产业园已有杭瑞陶瓷、亚细亚陶瓷、银丰高岭土、楚风瑶韵陶瓷、玉成陶瓷、盛达电瓷等11家企业入驻,预计年总产值可达24亿元。
着釉:再现瓷都盛景
2010年6月,湖北杭瑞陶瓷责任有限公司的开工建设,拉开了通城陶瓷产业崛起的序幕。
作为首家入驻通城的陶瓷企业,总投资3亿元的杭瑞陶瓷现有3条全自动全瓷彩瓦生产线,可年生产各种规格中高档通体仿古砖430万平方米,产品规格有7类、400多个品种,年可实现产值1.3亿元。
投资10亿元的亚细亚陶瓷拥有1.3公里、全省最长单一全抛釉系列生产线,不仅设备全部量身定做,而且生产过程采用全自动包装技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传统人工搬运所导致的产品损耗。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生产家装全系列墙地砖、高档仿古砖3000万平米。
一批陶瓷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加速了产业链的完善,促进了通城陶瓷产业从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生产模式的转变,“楚天瓷都”的产业体系已逐步成熟。银丰高岭土所加工的陶土,作为原材料,直接送入陶瓷生产企业的车间;依托泽中物流,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能及时地运往全国各地。
通城陶瓷产业从生产日用陶瓷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建筑陶瓷、工艺陶瓷、高压电瓷等多种产品齐头并进发展,品种的多样化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增强了“楚天瓷都”的发展潜力。
四年时间,通城陶瓷产业一步步走向复苏,“楚天瓷都”已显山露水,着釉焕彩。
2013年,通城陶瓷建材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2.1亿元,销售收入11.28亿元,利润1.16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10.5%、13%、21%,今后五年,通城将以复兴陶瓷产业、打造“楚天瓷都”为目标,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规模达到40亿元。
如今的通城,陶瓷产业日趋成熟,不仅产品种类丰富、科技含量足,而且产业链完备、专业程度高,一座崭新的“楚天瓷都”正在鄂南崛起。(记者 刘文景 程慧 特约记者 刘建平 通讯员 杨旻 卢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迎来“十一”黄金周出行高峰 火车票开售
下一篇:
第七届地市网盟年会闭幕 咸宁新闻网获两项大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通城城区私建和土地买卖现象泛滥,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自“四城同创”工作启动...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皮江星、李兵报道:连日来,通城县食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徐智慧报道:钢构大棚在广阔的田野延伸,大棚内绿荫如盖,成串的葡萄幼果挂满枝头。...
山上种油茶,山下培育药材,再将药材套种到油茶基地,这是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种植大户金定武摸索出来的中药材套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