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通山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82人,解矫405人,无脱管漏管现象,社矫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1.5‰。
近年来,该县583名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得到安置,帮教率达100%,就业率超过98%,人员脱贫率达95%,重新犯罪率低于0.5%。
这是通山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成效,为刑释人员开启了一扇新生之门,也为社会发展谱写了一曲和谐乐章。
社区矫正促和谐
整洁的学员宿舍,敞亮的食堂和心理咨询室。学习室里,学员们正集体观看央视“法律讲堂”,并不时提笔记录着……
这里,是通山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的一角,学员则是一批社区矫正人员。与人们日常认识迥异的是,这里的肃穆与沉闷少了,更多的是温情与关怀。
“中心的工作人员待我们就像自己的亲人,这就是我们的家啊!”接受矫正的袁某动情地说。
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为全县社区矫正人员营造一个回归社会、走向社会的‘中途之家’,就是我们筹建这个教育中心的目的。”
通山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76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于今年9月初正式投入使用。全县在矫人员将轮流到该中心集中接受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就近参加劳动。
这是该县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新思路。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该县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对不同的社矫人员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做好社矫人员的建档工作,将在矫人员的日常表现记录在案。
同时,充分发挥检察官的检察作用。去年以来,县司法局与县检察院密切合作,坚持每月到各司法所随机抽查在矫人员的监管教育情况,要求每月能“闻其声、见其面、观其踪、警其行”,杜绝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
安置帮教有温暖
9月23日,见到张钦文时,他正在为新塘下村村民宣讲计划生育政策。
“以前年轻气盛犯了些错误,现在想来觉得羞愧难当。好在当时政府并没有抛弃我,尤其是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为我做思想工作,也传授了不少法律知识。当初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真心感谢他们!”时隔多年谈起自己的“改造路”,张钦文依旧难掩激动。
在县司法局帮教人员的真情感召下,如今的张钦文已由昔日的“浪子”,先后转化为村民组长、治调主任、村主任,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2006年连续两届当选为通羊镇人大代表。涅槃重生的他,也时常现身说法,先后帮助3位刑释人员“浪子回头”,迈上小康之路。
这是通山县安置帮教的成功范例。
安置帮教是社区矫正的后续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该县成立了以县委、政府领导挂帅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于200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并逐步成立乡(镇)、村安置帮教分会(安置帮教小组),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安置帮教网络。全县1100多名帮教志愿者以感化、引导促使帮教人员回归社会。同时,将工作例会、资料档案管理、完善衔接、结对帮扶及检查考核制度化,明确各级各部门具体责任,形成了安置帮教长效机制。
对刑释人员的矫正帮教宜导不宜堵。该县主打“攻心牌”, 开展常态化的教育谈心、走访帮教活动,为每名社矫、帮教人员建立心理档案,制定相应的矫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与省内25所监狱建立帮教联系,与11所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协议,直接帮教对象达600余人。同时,注重典型引路,以帮教成功典型事例鼓舞激发回归人员重塑人生、回报社会的信心和热情。
近年来,该县先后开展了爱心募捐、为刑释人员牵线找伴侣、落实住房等专项活动,共走访慰问服刑人员特困家庭和刑释人员特困对象近200户,发放慰问金近3万元、大米3万余斤、食用油190多壶,衣物270余件。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该县不定期举办职业培训班,组织社矫、帮教人员学习实用科技知识,提高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通讯员 汪琼辉 程洁)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下一篇:
通山大幕山农游对接产销结合 黑山猪热销江城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钱成成报道:10日,通山县大畈镇杉木园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回归创业人士阚绍斌...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吉细满、周敏报道:“如今这街道变得干净多了,不仅每天有人定时清扫,还沿路设置了...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徐世聪、徐丽、何文报道:“儿子习惯了扶贫的缺席,妻子也习惯了丈夫的缺位,...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徐世聪、明洁 报道:“4日,负责石垅村1组苗木清理,5日,负责10组坟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