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党性意识,是“主题党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咸安区桂花镇不断探索和完善“四诊”工作法,充分调动了驻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有力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A上门“问诊”知民情
每逢周二,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村23组贫困户刘桂清家就会来一名固定的客人,他就是该镇党委书记余敏刚。
“身体不好,重体力活干不了,家里还有点地,想种点玉米、红苕,养两头猪,但现在也拿不出钱来买猪崽。”在一次次的上门“问诊”中,余敏刚摸清了刘桂清家里的情况,也问准了刘桂清下一步的发展意图。
很快,余敏刚自掏腰包,购买了两头50斤的猪崽送到了刘桂清家,并联系畜牧技术人员,上门辅导其科学饲养。
按照正常的市场行情,下半年,这两头猪将为刘桂清带来近7000元的收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该镇用这句话教育广大干部,脚上沾了泥土,深入群众心中,才能得知群众所思所想。
15日,余敏刚告诉记者,该镇将每周二定为“下村服务日”,全镇150余名党员干部全员参与,走村入户,深入偏远山村,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交流,达到宣传政策、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解决问题的效果。
B下村“坐诊”帮民困
“过去,我们每次出门要走好几公里;现在好了,车开到家门口,每天两班,方便多了。”桂花镇盘源村一村民说。
这种变化,是干部下村“坐诊”带来的。镇长李子牛在盘源村“坐诊”时,群众普遍反映出行不便,出行道路过窄、错车难,存在安全隐患。
交通问题,既关系群众出行,又关系村级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子牛多方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盘源村农村客车已通至五爱小学和盘源桥,拓宽了通村公路,修建了错车台,群众出行难题得以大大缓解。
该镇将每周五定为“下村办公日”,包村党委和驻村干部固定在村委会接待群众来访,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限期回复,对于暂时无法解答或办理的事项,必须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该镇还将“坐诊”情况作为干部个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目前,“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办事找代理”的服务景象,在桂花镇蔚然成风。
C联合“会诊”解民忧
“问诊”和“坐诊”收集到的问题,如果不能现场答复、马上解决,怎么办?桂花镇的做法是:提交村党员大会或镇党委会联合“会诊”。
柏墩村街道主干路排水设施老旧,逢雨必堵,群众苦不堪言,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对排水管道进行修复。
针对群众这一诉求,该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解决方案。通过与咸安区公路局协调,决定由桂花镇政府与区公路局联合对柏墩街1.1公里排水工程进行整修,目前工程已经完工。
石城村一村民小组林特路年久失修,山里的竹木运不出来,群众只能通过人抬肩扛。
在“主题党日”民主议事环节,村支书雷夕红提出了这一问题,就林特路的修复征求党员意见。经多方沟通,决定通过政府支持、村民自筹的方式,将林特路修通。
针对待办台账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疑难问题,该镇通过“会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把所需办理事项的责任人、办理时限、完成情况等信息挂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D定期“回诊”暖民心
柏墩村排水设施修复完成后,余敏刚对周边居民进行一一回访,并就维护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居民何美华说:“没想到,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镇里半年就解决了;更没想到,领导还专程到我家征求意见。”
说起“四诊”工作机制,毛坪村村民阮秋英更是满腹感激。为解决她拖延多年的车祸赔偿问题,该镇派出一个党委实行“一对一帮扶”,先后帮助她解决了一家三口的生计问题,并定期“回诊”,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该镇规定,每个月,镇包村党委和驻村干部都要对本月办结的事项进行回访复查,包村党委还要定期在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已办结的各类事项,党员群众满意后才能“结诊”销号。
据悉,“四诊”工作法推行以来,该镇共收集各类民生问题700余个,涉及村村通、道路安全、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等各个方面,并逐步得到了解决。(记者 王远远 通讯员吴剑 常忆南 张虎)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报道 “有了这广场热闹多了,每天晚上这里成为了村民娱乐的‘大舞台’!”28日,通山县大路乡...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无论在通山、赤壁任县(市)长,还是在通城、嘉鱼当县委书记,熊征宇都把这句...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朱哲、通讯员王伟报道:春来千枝秀,冬去万木苏。昨日上午,市委书记任振鹤,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等市...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报道:“有人代办服务,遇事再也不用担心了。”9日,通山县洪港镇车田村民王定强在镇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