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山青水秀鱼儿跳 —— 崇阳县发展绿色水产扫描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2-28 23:12:00

  依法治渔新气象

  “网箱投饵养鱼对水质损害大,拆除网箱,坚决支持拥护。”日前,谈起水库治理,崇阳县青山镇水库村8组村民曾三珠说。

  十年前网箱养殖鮰鱼污染事件,令曾三珠和村民们心有余悸:“水库的水全变黑了,连生命力极强的鲶鱼、鳜鱼都患病死亡。”

  今年,崇阳划出禁养区和限养区,对各类水库严格禁止施肥和网箱养鱼,严打污水排放、渔用药物和饲料的违规销售、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2010年开始,崇阳县水产局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专项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每年向省市局和县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工作。依据《渔业法》、《环保法》等系列法律法规,联合公安、质监、水利、农业等部门,在相应季节和地域实施联合执法。

  依法治渔的接力赛,迎来崇阳渔业的“生态繁衍”。县水产局工程师陈胜利介绍,青山水库是10多万人生活用水水源地,实施禁养后,每年拿出数十万资金投放鲢、鳙鱼等各式鱼种,仅2016年就投放了40万元鱼种。如今,青山水库水质持续改善,青山鱼在节假日出现“一鱼难求”的火热景象。

  科技兴渔新天地

  石城镇白骡村葛墩水库旁的公路上,江西修水、湖南临湘和通城的几辆渔车早早排成队,几位老板已是这里的常客。

  葛墩养鱼合作社负责人龚伟忙碌不已,在装鱼的间隙向记者介绍,过去养鱼每年得300多吨磷肥、碳氨,现在用生态饲料取代化肥,不仅水质好了,收入也随着产量的增加水涨船高。

  龚伟10年间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大小池塘水库15个。他坦言,目前50多万元的年收入,源于县水产局的“传经送宝”:科学养鱼。在他的带领下,周边2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走上致富路。

  科技兴渔,是崇阳多年坚持的手段。结合农业部、省市水产部门的渔业科教培训计划,该县不仅每年组织培训班,还组织40-80名水产养殖户到华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培训。

  同时,县水产局8名水产技术服务员,长期和广大农渔民联系,掌握相关信息,并上门培训和辅导,今年已培训180人次。

  经过不断试验和推广,在全县建起了10000余亩的稻田养殖基地,养殖品种有小龙虾、甲鱼、泥鳅及其它鱼类,崇阳渔业整体结构不断完善,效益日渐增长。

  绿色打造新品牌

  连日来,张老板喜上眉梢,“青山湖”有机鱼品牌获得有机证书,这是该县创立绿色品牌的缩影。

  对标百姓“绿色、健康”生活的期盼,崇阳着力水产“三品”的创建活动,年年组织申报,并结合高山源头无污染的有利条件,从生产环节管理入手,处处把关。

  在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实施记录和可追溯制度:对养殖户和渔需品流通商实施记录和登记制度,为规模养殖户发放“养殖日志”,养殖户将鱼池消毒、鱼种投放及每天投放的肥料、饲料、药物、成鱼的起捕和销售情况都记录在册。

  对固定的渔需品供应商户,户均一册销售台账,要求详细记录货物来源、销售对象、地点和数量,对大型超市,由渔政人员挂牌负责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并在年中和年终例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为便于对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崇阳县开展新型渔业组织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组织水产养殖户创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渔业组织申报省级和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目前,已成立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2016年申报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百姓品尝到“鲜美、安全、绿色”的“崇阳味道”。(咸宁日报记者 王凡 通讯员 徐功频)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出台两部条例立法保护地热资源和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