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广大女性发挥着重要作用。6日,记者深入咸安区高桥镇、双溪桥镇,一探三位女性脱贫攻坚的故事——
余春秀:科学养鸡奔富路
6日,下着小雨,高桥镇洪港村一组村民余春秀,正在自家养鸡场里忙活着。
投食、换水、打扫……43岁的余春秀,身材娇小却干劲十足。看她做事的麻利劲儿,就能明白为什么这2000多平米的养鸡场,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打理了。
“养鸡投入大,开销能省就要省,只要够勤快,没有干不了的事。” 余春秀乐呵呵地说。
余春秀有两个女儿,是村里的计划生育家庭。她和丈夫本来在外务工,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又需要照顾,7年前返乡养起了鸡。
万事开头难。开始几年,由于技术不到位,余春秀一下子亏了几万元,本就困难的家庭更加贫困了。
当时,丈夫准备放弃算了,但她没被困难打倒,凭借一股狠拼劲学技术:买养殖书籍看、找有经验的村民请教、参加专业养殖培训……
慢慢地,余春秀成了科学养鸡达人,养鸡场的规模也扩大了。如今,通过与温氏集团联营兴办,她的养鸡场每年出三批鸡,每批1万只,去年纯收入达10万元。
“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 余春秀说,下一步打算扩大规模,吸收帮扶贫困村民一起养鸡致富。
杨小琴:田间创业天地宽
“丈夫不在了,我要守住我们共同的‘事业’,在田地间闯出一片天地。”当日,双溪桥镇李沛村九组的杨小琴,站在即将插秧的稻田边坚定地说。
今年40岁的杨小琴,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2013年,看到村里很多农田抛荒,了解相关政策之后,她和丈夫从工厂辞职开始创业:承包100多亩荒田种植水稻。
然而,管理经营经验的缺失和种植技术的缺乏,导致当年亏损万余元。第二年吸取教训准备大干一场时,丈夫却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欠下4万余元医疗费用,杨小琴家一下成了贫困户。
强忍悲痛,杨小琴继续奋战在田地间。去年8月,出现大旱。为抽水抗旱,她带领公公、婆婆和两个女儿,拉线、铺水管、修路、抽水。机站开机之后不能停机,她只得日日夜夜守在抽水泵旁边,以防抽水泵烧坏。
“夜晚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的塘边守夜,非常害怕,但为了这个家,我必须撑下去。” 杨小琴说,去年100多亩水稻获得大好收成。
“清明节前还了最后一笔四千元的欠款,现在年收入五六万元没问题。”杨小琴说,相信自己能够汲取经验,在田地间闯出一片天地,脱贫致富顾好家。
唐细燕:助贫帮困送温暖
“我家去年能脱贫,和唐细燕的帮助分不开。”当日,高桥镇高桥村4组村民余春香乐呵呵地说。
56岁的余春香没有孩子,抱养的姑娘已经出嫁,她和丈夫靠打点零工为生,生活困难。去年,她家被唐细燕包保帮扶。
了解情况后,唐细燕四处帮夫妻俩介绍活计:扎扫帚、蔬菜基地做工、合作社打零工……靠唐细燕的热心和夫妻俩的努力,去年余春香家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
作为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为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唐细燕积极配合各级妇联通过举办母亲课堂、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巾帼在行动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等为载体,深入农户开展各类宣传;同时组织搭建平台,引导贫困妇女提升文化科学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
唐细燕说,如今村里不少贫困妇女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转变,自觉成为脱贫攻坚的践行者,自身造血功能也不断增强。
“去年包保的8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唐细燕说,今年要加大助贫帮困力度,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咸宁日报记者 张敏 特约记者 李旻媛 通讯员 冯超 孟丽)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远远、通讯员陈峰、毛本波、余鹏飞报道:近日,咸安区纪委以办理向阳湖镇某干部违规骗保的信访...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吴钰、特约记者胡剑芳报道:19日,官埠桥镇鹏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厂区,蓝色的钢架噪棚并排而立,...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远远、通讯员李志、毛本波报道: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
2日,咸安区双溪桥镇陈祠村张长川的1500亩茶叶基地里,200余名村民指尖飞舞,在一行行绿色波浪般的茶行里辛勤采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