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脱贫内生动力——咸宁市产业扶贫面面观
多方探索脱贫模式
“这是周围最大的水果基地,每天至少有数百人慕名而来,依然供不应求。”8日,在赤壁市余家桥乡绿态果业合作社基地,正躬身管护、采摘的贫困户满脸自豪。
2008年5月,余家桥乡与成都水果开发商共同出资985万元,注册赤壁绿态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股份运作、企业经营、整体规划、分户管理、统一产销、按股分红”的模式运营——
合作社从农户手中一次性买断经营权30年,果农从农户手中以不低于每年每亩50元租金的办法租来土地入社;
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负责经营,收益以3:7分成;农户直接带土地入社种植经营的,合作社提供技术、销售信息和种苗支持,收益以7:3分成;
基地每年在周边农户用工达1340人次,每天90元,劳务支出可达12万元。
目前,基地已投资1900万元,种植特色水果1600多亩,辐射余家桥乡7个村。其中贫困户就业26人,增收4.8万元。
这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一个范例。据悉, 我市产业扶贫模式多点开花:嘉鱼县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带动、“脱贫户+贫困户”帮扶、“贫困户+贫困户”抱团三种模式,重点发展蔬菜、水产、湘莲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通山县探索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经营、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
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4月20日至4月30日,市精准扶贫指挥部成立3个督查组,对6个县市区及咸宁高新区产业扶贫情况进行专项调研督查,共抽样检查18个乡(镇)、26个村,走访52户贫困户。
贫困村大多缺少详细的产业扶贫规划,贫困户大多没有产业发展计划,扶贫措施很抽象,有的规划基本上不符合实际……督查结果显示,我市精准扶贫春季攻势效果不明显。
在贫困户眼里,产业扶贫大多是短、平、快项目,如种香菇、养猪、养牛、养羊等,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茶叶、油茶、楠竹等长远项目的比较少,不足以支撑稳定脱贫。
督查中,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现象引发关注。市扶贫办主任黄艳华表示,有些地方政府将扶贫资金间接发放给贫困户,没有真正释放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此次督查还暴露出了我市产业扶贫中的一些问题:
生产要素配置不强,村级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真正的高水平农技专家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很少;
销售渠道联结不畅,农产品数量很多,但名优产品较少,尤其缺少在全省全国市场上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
产业扶贫资金难贷,政府贴息、风险金补偿授信等措施不细致、不完善,金融机构有畏贷、惜贷的思想顾虑……
破解瓶颈力求实效
如何对症下药,打通产业扶贫的“中梗阻”,让产业扶贫开花结果?
加强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关键。督察组认为,要完善产业规划,依托本地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及产业基础,立足地方特色,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选择扶贫产业,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区域聚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
“捆绑联动,建立贫困户脱贫致富机制尤为重要。”黄艳华认为,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作用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要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培育适合我市产业扶贫发展需要的技术能人、营销能人和管理能人。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市精准扶贫指挥部要求,财政部门要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企业、合作社或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补贴;要建立健全部门资金整合机制,将各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整合起来。
同时,要推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重点县2000万元、插花贫困县1000万元的要求,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确保2017年小额扶贫信贷资金投放比例规模不低于1:7。(咸宁日报记者 王凡 通讯员 卢娟)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体育局举办全市工间操培训班 推进全民健身
相关新闻
-
咸宁市召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进会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张敏、通讯员 孟丽报道:15日,咸宁市召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进会,副市长汪凡非参...
-
咸宁体育局举办全市工间操培训班 推进全民健身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汪俊东、通讯员 黎碧波报道: 9日至12日,市体育局在金叶体育馆举办全市工间操培训班,来自各县...
-
咸宁市人大组织开展《旅游法》执法检查活动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通讯员沈二民、尚斌报道: 1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逸章带队,市人大常委...
-
咸宁市城管部门严管严控开展街头夜市集中整治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坤、云耀辉报道:炎热夏季来临,城区街头夜市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烧烤油烟扰民现象有所抬头。针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