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陈红菊、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阮班全、徐世聪报道:20日,通山首届枇杷节在大畈镇板桥村板桥果园隆重举行,来自武汉、温泉等多地的5000多名游客亲临现场,感受当地传统的风俗民情,体验园区采摘的乐趣,品尝“初夏第一果”带来的“味觉盛宴”。
上午九点,枇杷节准点开幕。站在板桥果园内纵横交错的小路上,只见一棵棵枇杷树绿意盎然,橙黄的果实悬挂枝头,格外醒目,树林间不时显露出游人提篮采摘的身影。
随着音乐的响起,当地群众自发走上舞台,载歌载舞,通过表演代表地方风俗的节目,为节会增色添彩;台下,上万斤枇杷被分装在袋子内,一字铺开,供游客免费品尝。
“这枇杷可真甜,不仅个头大,而且水分足。”前来游玩的当地居民徐有华介绍说,一边吃着枇杷一边观看演出,今天和家人出游,真是来对了地方。
据了解,大畈镇枇杷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现存最老的果树已有三百多岁,全镇目前共有枇杷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达400吨,因紧邻国家地质公园隐水洞旁,而取名“隐水枇杷”。由于所处的生长环境优异,果肉口感佳、品质好,“隐水枇杷”先后荣获了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国“一村一品”优质产品等美誉。
尤其近年来,该镇乘借发展东风,高歌猛进,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主动对接和融入产业扶贫,通过枇杷种植,带领3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利用品牌效应,引进枇杷酒庄深加工企业,从而加速产业链的完善,推动枇杷产业做大做强。
“听说要搞枇杷节,我和爱人一大早就来找摆摊的位置了,免费枇杷只能品尝不能打包带走,不少游客就会来我们这购买。”6组因病致贫的低保户吴义林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枇杷,政府出苗木,合作社提供技术,每年可带来两千多元的收入。
在吴义林的摊位旁,一瓶瓶清澈透亮的枇杷酒让人眼前一亮,统一着装的销售人员正在向游客介绍着自家产品的特色。
“枇杷酒有润肺止咳的功效,6斤果肉才能做成一斤酒,所以我们企业对枇杷果实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今天来的50多员工大半在村里负责收购。”枇杷酒庄负责人阮峰如是说,今年8月,在大畈镇投资建设的分厂就要竣工投产,届时可年收购枇杷50万斤,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自产自销的产业模式日渐成型,对于党委书记程刚来说,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加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全镇枇杷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主攻方向。程刚表示,将运用电商模式,实现订单销售,同时,以枇杷节的举办为契机,有效提升大畈镇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旅游文化,推动乡村农家“采摘旅游”提档升级。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