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白云深处公仆情——记通山县洪港镇西坑村党支部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7-11 22:07

  西坑村,位于幕阜山脉南端太平山麓,鄂赣交界处,四面环山,耕地稀缺,全村仅有3个自然湾3个村民小组,是通山县洪港镇最小的一个行政村。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群众劈山修路,发展产业,推进家风建设,打破发展桎梏,让一个闭塞落后的贫困村逐步“蜕变”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

  2日,记者走进西坑村,徒步行走在平直整洁的村组公路上,只见山山相连,翠竹掩映,样式统一的房屋鳞次栉比,生态风光十分秀丽。

  “村里山多地少,但楠竹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优势。要想实现产业致富,还得从大山里头想法子。”村支书朱必海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西坑村,国土面积2万亩,山林面积1.9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1.01万亩。

  为此,该村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做足“山”字文章,大力发展楠竹种植和深加工,逐步将其打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富民产业。

  在西坑竹制品加工产业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制作竹筷,一派忙碌景象。

  “村干部带头搞起竹制品加工,正好让我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在厂里帮忙,一个月有2000多的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1组贫困户郭庆广的妻子说。

  为盘活楠竹资源,该村“两委”党员干部筹措资金260多万元,征地18亩,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升竹制品附加值。眼下,楠竹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的收入,全村4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精神文明建设又如何推进?

  朱必海介绍,今年来,全村抢抓家风主题活动契机,在全县范围内率先试行,征集村民家训,传承好家风。

  “父慈子孝,夫唱妇随;敬老爱幼,和睦邻里;尊师重教,勤耕苦读;扶贫济困,弃恶扬善……”在村民朱必样家中,以楷体书写的朱氏家训悬挂在墙上。

  “每家每户都有,祖辈们的家训历历在目,时刻警醒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事。”朱必样说。

  该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真学实做,首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家风文化建设,逐步在全村铺开,切实将家风建设与党的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此外,为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活环境,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三扶一助两促进”为抓手,加快完善路灯、绿化等公共设施,修复河堤1680米,绿化村庄1.5万平方米,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医疗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实现了村委会管理功能向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延伸。(咸宁日报记者 程慧 通讯员 邱莉莉 蔡丰绩)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阳农商行支持黄沙村贫困户发展 “一户一帮”
下一篇: 鄂南高中2017年招生工作通告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