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周雨、管成刚报道:“今年的高温模式从7月中旬开始‘超长待机’,早播中稻、偏早熟水稻都极有可能被高温迫害,请加强大田管理,灌水防高温。”7月28日,在通山县南林桥镇微信工作群里,农技站长郑立乔发布了这样一条温馨提示。
自7月12日梅雨季节过后,通山全县一直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基本无雨,13个乡镇均出现了旱情且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据初步统计,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5.5万亩,2.1万人、1041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为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该县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及时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特产、民政、气象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查灾核灾,进村入户指导群众抗旱救灾,加强抗旱救灾宣传,确保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
该县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对水情、雨情及墒情监测、分析和旱情进行预报,提供全面的水雨墒情信息。
该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类指导,积极整合资源,及时采取“抽、提、堵、引”、“先地表,后地下”、“先生活,后生产”等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多次调度石门、雨山两座中库开闸放水,科学调度小库、塘堰放水抗旱,受旱群众不等不靠,用泵站提水、筑堰引水等方式抗旱自救。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劳力3500人、资金180万元,减少旱灾损失1100多万元。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水务局设立第一批市级“水情教育基地”
下一篇:
咸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