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绿意盎然;一片片生态茶园青翠欲滴,排列整齐;衣着朴素的采茶姑娘,在茶园中来回忙碌穿梭……11日,走进崇阳县青山镇森旺茶叶基地,犹如走进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之中。
崇阳是万里茶道上的要道,绿茶尤以宫廷贡品“小港毛尖”著名。抗战时期,茶园基本荒芜。自2013年我市实施“百亿茶产业”以来,该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今年,该县提出“美丽崇阳? 七彩茶乡”产业规划,重振茶叶大县雄风。
筑巢引凤,多种茶共同开发
“来崇阳近10个年头,我亲历了崇阳白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葛小峰来自浙江省安吉县,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来青山镇南林村流转荒山种白茶,成为崇阳种植白茶的第一人。后来,他又在磨刀等村发展白茶2000亩、黄茶500亩,成为崇阳现代农业的示范点。
在葛小峰的带动下,盛华东、毛建华等一大批浙商开始抱团进军崇阳茶产业。几年间,崇阳共引来30余家外省企业、老板,全县新建茶叶基地以每年2万多亩递增,形成了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野生甜茶等多品种茶共同开发的格局。
与此同时,该县先后出台6大扶持政策,对新建茶园免费提供种苗、免费平整土地(或者补贴)、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免费提供病虫防治药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茶产业迈向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展之路,一大批茶叶大乡镇和大基地逐步形成。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5000亩以上的茶叶大乡镇有5个;500亩以上的茶叶大基地有41个。形成了以肖岭至路口106国道沿线乡镇为核心的传统绿茶主产区;以青山、铜钟为为核心的特色茶主产区;以天城产业园区为核心的青米砖茶主产区的良性发展格局。
精深加工,“好茶”逐步走出去
2015年,一盅春茶业科技的“一盅春”红茶获评“咸宁市十大名茶”;在赤壁首届国际茶叶大会上,“一盅春”茶产品被指定为大会唯一用茶,并获得金奖。
通过以工业化的理念办农业,崇阳大力推动农业向工业延伸,初步实现农业由粗放的原料供应型产业向高效的加工增值型产业、由为农民创收创利产业向为国家创税创汇产业、由富民产业向强县产业跨越,促进了农工贸一体发展繁荣。
一时间,全县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增至3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崇阳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
据县农业局局长杨清丹介绍,当前,崇阳已具备名优绿茶、青米砖茶等精深加工能力,拥有茶叶技术人员队伍,还同省茶果所、华中农业大学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下一步,将以现代茶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争取用3-5年时间,打造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茶叶公共品牌。
茶旅结合,发展致富有新路
“近几年来,茶企效益好,相应的茶农收入也高了。管理得好的茶园,每亩收入高的可达万元左右,少的也有几千元以上。” 石城镇鸡鸣峰茶园基地老板周天甫介绍,自家建的是高标准生态茶园,山顶有座古庙,这里将被打造成观光茶园基地,每天前来旅游、骑行的人络绎不绝。
“‘七彩茶乡’这个发展目标,以‘生态、安全、有机’为内涵,同时,还增加了年轻时尚的元素。”杨清丹说,类似鸡鸣峰茶园这样的基地,当地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适宜环境,加上当前“全域旅游”的大幅推进,游客骤增,崇阳发展茶旅结合可谓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
为此,该县结合全县气候、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和茶产业现状,确立了“一基地一中心二沿线三区四体系”(一基地:茶叶基地;一中心:茶产品商贸中心;二沿线:106国道沿线、环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三区:以青山、铜钟为核心的高效特色茶区,以金塘、港口、高枧为中心的高山云雾茶区,以力沃公司为中心的茶叶加工园区;四体系:加工利用、科研推广、市场营销和政策支持体系),茶叶基地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实现茶产业总产值25亿元。
同时,依托生态茶园、历史古迹和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做好旅游线路规划对接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把茶叶推介销售与农家乐、特色观光旅游休闲相结合。
如今在崇阳,城区茶馆、茶叶销售店林立;乡村茶园基地遍布,茶农热情高涨,收入不断攀升,茶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咸宁日报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汪佳 通讯员 陈浩勤)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中共咸宁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下一篇:
咸宁市委第二巡察组向市招商局反馈巡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