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26个,处理1674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1386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取得明显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务实重行,以上率下引领新风气
坚决向党中央看齐。2013年1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出台后,市委迅速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意见》(简称“七条要求”)。2017年初,又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出台“新七条要求”,市领导带头做起,从“减少陪同、精简会议、减少文件、控制饮酒、深入基层、亲商爱企、实干担当”28字带头干起,再次亮明对改进作风一以贯之的坚决态度。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践行规定、落实规定作为头等大事干实干好。2013年,专题组织开展转变作风优化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亮剑”“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市委一班人带头“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引领“严实”作风;2016年正月初七一上班,就召开全市性大会严敲作风“警钟”,别样“开门红”彰显市委决心和定力;2017年,将作风建设与全媒体问政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务实重行的优良作风落实到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上,从领衔督办“一区二带三大四重五城”、“211”工程到远赴外地招商引资;从深入一线指导防汛抗旱救灾到突击暗访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从走进困难农户家中现场商讨制定帮扶方案到走入田间地头关心农业生产;从冒雨赴乡镇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到市委书记、市长在禽流感期间亲自为贺胜鸡汤代言……足迹遍及全市各地,带动各级干部在责任践行中见担当、见成效。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简约不简单”工作思路,带头减文控会,“文件简报突出重点、数量下降”“多会合一、长会短开、短会少开或不开”成为常态。2016年的会议次数、会议费用、发文量与2012年相比均下降50%以上。今年2月,采取“十会合一”形式举行三级干部视频会议,6位市领导部署工作均不超过8分钟。这样“简约”的会风文风不仅精简了费用,更提升了效率,使勤俭意识蔚然成风。
这些实际行动,为全市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正风肃纪树立了榜样,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
严字当头,扼杀不正之风于萌芽
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保持纠治“四风”高频高压,打出了一系列剑指作风之弊、从严监督干部的“组合拳”。
小处着手治陋习。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紧盯一件件“小事”,从市县乡三级联动检查,再到使用“短片问纪”“大数据问纪”等新媒体、新技术监督,构建了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揽总,有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志愿者参与的“联查一体化、信息共享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明察暗访,越到节日越严,在全市编织了一张立体化、全覆盖的查纠“四风”问题之网,让不良作风在持续的“点刹车”中终止。
数据体现新成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这三类问题的整治情况来看,市直单位“三公”经费决算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15264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4936万元,共减少了10328万元,下降了67.7%,其中,公务接待费最为明显,下降了88.4%。
专项整治医新症。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我市“狙击”目标越来越聚焦,先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主题等,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利用机关内部食堂或培训中心违规公款消费、改革后公车管理使用等50余项治理,以突出问题治理带动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市直机关公车改革全部完成,取消车辆1411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51.1%;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全面完成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办公用房面积4.54万平方米;市直230个预算单位,全部在政府网站按规定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情况,公务卡发卡率达100%……
同时,针对“四风”新动向新问题,不断创新方法路径。2017年,围绕市委“三抓一优”决策部署,针对影响环境发展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主动对接新媒体、新应用、新受众,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问政”的方式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追责问责178人,持续释放铁面执纪、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工作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十八大以来,仅市本级就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1批次158起,有力营造了“不敢”的氛围,维护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形成了知畏知止、收敛收手的压倒性态势。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将作风建设成果固化,修订并完善了《咸宁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实施细则》、《咸宁市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咸宁市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的通知》等59部制度,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为源头上刹“四风”提供了一整套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
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随着规矩越来越明晰,别说“红线”不能踩,想钻空子、打个“擦边球”也不行了,制度形成的“带电高压线”牢牢绑住了“任性的权力”。
形成常态,新风正气激发正能量
好作风带来新变化。“这些年变化最大的是公务接待。”一名工作20多年的乡镇党委书记说,“以前,上面有工作组下来检查是最头疼的,安排餐馆接待不说还要陪酒,有时一周天天得应酬,身体都喝坏了。现在好了,最多在食堂简单吃个工作餐,甚至不接待也没关系,大家都轻松了。”
转作风,到底有没有“转”出效果,老百姓看的最明白。
通山县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家酒店老板说,过去开着公车来山上游玩的人很多,而且全市各地甚至周边地区的不少单位开会都指定要到景区来,家家酒店都客满为患,旅游旺季时,普通游客想订房都困难。八项规定出台后,再也没有单位到景区来开会,也基本见不到公车到处“溜达”了。
更多身边的变化,干部群众能明显感受到:高档饭店不再“高朋满座”了,车轮上的腐败少了,脚踏实地下基层的多了;基层党员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的少了,职能部门“冷、硬、横、推”的衙门作风逐渐好转,履职尽责意识增强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办事越来越方便了……
“要简化程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今年 7月24日,丁小强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调研“放管服”工作时强调。如今,我市在“五证合一”改革基础上,整合涉及企业登记、备案的27项证照,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记模式,实现了“一照一码”走天下,并积极扩展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
好作风推动好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签约项目308个,同比增长38%;协议投资额1317亿元,同比增长112%。今年前8个月,我市多项指标在全省跑入第一方阵:税收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四。
好作风赢得民心。2016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93.7%的群众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3年提高了18.3%。(通讯员 周茜 邓子庆)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检察院开展内部巡察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下一篇:
咸宁市精准扶贫指挥部例会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