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冬天农活不多,做下香菇采摘、挑选和包装的轻松事儿,每天能有80块的收入,还可照顾家务农活呢。”22日,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19组的精准扶贫户陈庆欣慰地说。
他告诉记者,自从来食用菌基地季节性就业,学到了香菇养殖的技术,收入逐渐有了保障。此外,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被列为D级危房的住房终于进行了重建,今年可以在新房子里过个幸福年了。
基地负责人孙元勇介绍,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个菇棒长出了鲜美的食用菌香菇,还有上万个菇棒正在成长中。
今年31岁的孙元勇是龙潭村人,创业已有7个年头。2010年,孙元勇从湖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龙潭村参加工作,2011年起任村支部委员。
2012年,市科协到龙潭村考察,建议村里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为解决技术问题,村委会安排孙元勇到崇阳县天城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学习半个月。
同年,龙潭村用市科协扶持的7万元资金购买了18台机械设备,利用闲置多年的原鸡子山小学校舍,办起了龙潭食用菌厂,并作为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当年即安排了6个贫困户在基地季节性就业。
去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元勇去武汉江夏区土地堂香菇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回家后决定在种植木耳的基础上,增加种植香菇。当年8月,6万支香菇菇棒先后经装袋、灭菌、接种后进入培育期。但因管理不善,技术不成熟,菇棒成活率低,部分香菇品相差,卖不出好价钱。
痛定思痛。去年年底,孙元勇四处奔走,联系销路。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好城区的麦盟超市、家联超市和几家农贸市场,实现新鲜采摘,基地直供;部分未及时出售的香菇被烘干,供应给周边各大餐馆。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他发现气温、接种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食用菌的存活率。孙元勇说:“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潜下心来,认真对待,才能有好的回报。”(咸宁日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刘洁)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