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钰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星
万亩茶园一片苍翠,满池荷叶泛起碧绿的柔波,竹林间散养的土鸡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乡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5日,记者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顿时被眼前的秀美图画所吸引。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该镇党委副书记贺国华告诉记者,这一喜人变化,得益于该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只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群众致富就有了主心骨。”
2012年以前,黄荆塘村几乎没有人种植茶叶。村民万正红率先在村里成立“剑春茶叶合作社”,带动部分村民种植茶叶。
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结合区农业局计划打造10个茶叶村的契机,组织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外出参观学习茶叶种植经验,引导村民种茶致富。其中,村支书陈学友率先砍了自家100亩杉树发展茶园。
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到2016年,该村茶园面积达到4000多亩,茶园规模雏形初现,群众开始受益。
针对原茶叶合作社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收购村民采摘的新鲜茶叶,村里又没有茶叶加工厂,造成茶叶不能及时卖出去的实际,村委会在积极联系茶叶收购商的同时,下定决心建设自己的茶叶合作社和加工厂。
2017年,村委会组织成立了由村支书任法人代表的黄荆塘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1200亩林地兴建集中连片茶园,筹建茶叶加工厂等,保障村民种植的茶叶销得出去、并产生效益。
今年春茶采摘期间,该村不仅按时收购鲜叶,还指导村民制作干茶。其中,党员杨孝靓几乎天天守在炒锅旁,争分夺秒赶制成品茶叶;村妇联主席吴金元收购鲜茶叶时,按质论价,有效保护了村民的种茶积极性,使村民当年获得了看得见的实惠。
5组贫困户赵怡军,家有年迈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全靠他种田养家,生活十分拮据。2013开始种茶,今年清明期间,自家制作的5公斤干茶收入3000元,加上在合作社采茶的务工收入1000多元,仅上半年就较去年增加收入4000元。
目前,该村茶园面积已达到6000多亩,村委会正筹划引进一条夏茶加工生产线,对接成品茶销售市场,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党报问政】淦河景观带,损毁的设施谁来管?
下一篇:
咸宁集中销毁近88公斤毒品 全程未造成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