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陈莹 吴剑
走访贫困户1663户,提出建议318件,督促办理302件……去年来,咸安858名人大代表,扎实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帮助解决了一批具体问题,促进了扶贫政策的完善,激发了贫困户脱贫信心。
一间厕所,引赞声一片
“以后我家厕所也象城里人一样干净安全了。”20日,官埠桥镇渡船村贫困户刘四喜老人高兴地说,镇人大代表旱改厕活动实在又利民。
刘四喜老人今年77岁,儿子及儿媳不幸过逝,跟孙子一起生活。原来家里是旱厕,又脏又臭,还不安全。
听说镇里要开展“一对一”帮扶旱改厕了,老人家兴奋地请来女婿配合帮忙,按规划要求投入劳力挖好粪便池子。
原来,官埠桥镇结合“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掀起镇人大代表帮扶贫困户旱厕改水厕的高潮,引来赞声一片。
据悉,全镇65个人大代表率先行动,通过摸底因地制宜,做好设计和规划,通过镇里投入一点,爱心人士出一点,贫困户投资投劳一点‘三个一点’ 的原则,率先做好65户贫困户旱厕改水厕试点,之后,将在全镇1359户贫困户中全面铺开。
去年以来,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与支持下,助推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全区贫困户共有94户320人进行了易地搬迁,有1095户通过危房改造解决了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有12427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报销费用6208万元;有8104名贫困学子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资助资金569万元。
一个建议,助产业振兴
21日,走进汀泗桥镇洪口村,只见非洲菊、金丝皇菊等花卉种植基地里,花苗生长兴旺,正在地里劳作的贫困户干劲十足;
在该村熊家湾,只见水绕老屋过,百鸟古树鸣,生态停车场旁的古树林里,腾起一条1公里长的空中观景栈道。
据悉,目前,洪口村已经发展非洲菊、金丝皇菊等花卉种植基地130余亩,带动15户贫困户脱贫,熊家湾已被列入今年全区2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打造。
这个转变,和镇人大代表们的努力分不开。去年,通过实地调研,汀泗桥镇人大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将花卉种植纳入精准扶贫产业奖补政策范围的建议”“关于把熊家湾打造为S360省道生态旅游线美丽村湾的建议”。
这两个建议,由于切合实际,且可行性高,都得到区镇两级政府的有效落实,助推洪口村通过产业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乡村振兴。
对代表反映较多的产业扶贫政策覆盖面窄、受益项目少问题,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区政府及时调查研究,调整完善了产业扶持政策,在原有8个扶持项目的基础上,完善了产业扶持政策,新增了3项内容,扩大了林特项目扶持范围、鼓励农业企业参与企业扶贫,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烘干项目,让更多的扶贫产业和贫困户享受到政策资金扶持。
一句承诺,显为民初心
“这是我同学群昨天为周克强家捐款的情况。”21日清晨,在桂花镇第四小组人大代表工作群里,镇人大代表何秀娟通过上传图片展示捐款名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50人的捐款名单和金额。
周克强是南川村的贫困户,家里有3个小孩,小儿子在何秀娟所在的南川小学上学。了解到周克强家的情况后,何秀娟说:“我会帮你的。”
之后,她带头捐出100元,并在朋友圈号召亲朋好友帮助这个家庭,一天时间就收到爱心善款3000余元。
在“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类似的事例有很多:在汀泗桥镇大坪村走访4户从事生猪养殖的贫困户时,了解到他们想扩大规模,但无钱投资兴建环保处理设施,市人大代表黄大明、蒋志丹等人当场拍板支持,帮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市人大代表余道华七年如一日,投入近10万元帮助贫困户买菜牛、建安居房;区人大代表张志宁千方百计为残疾贫困户在自己公司安排工作,并专门为其修建无障碍通道,改造卫生间,重燃了贫困户对生活的希望……
这些人大代表,彰显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一初心使命,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体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水务局组织党员到驻点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