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通山孟垅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小作坊点燃致富梦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7-02 08:39

  通讯员 王程海

  6月24日,骤雨初歇,通山县黄沙铺镇孟垅村精准扶贫对象杨章记便骑着摩托车,赶到他一手创建的“小作坊”,与几个贫困户一起生产竹制品。

  位于该村九折岭的这个小型竹制品加工厂,占地160余平方米,以制造竹翘板、竹筷子为主。

  杨章记是孟垅村8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一直被困在农村而无法外出务工,年收入寥寥无几。2016年,勤劳有想法的杨章记发现,竹制品在市场上销路非常好。通过驻村工作队、村委会的介绍和帮忙,杨章记贷款2万元钱,在九折岭上建起一个小型竹制品加工厂,并吸引2名贫困户参与生产。

  “一根竹子成本5至7元,制成竹制品后每个12元左右,一天可以做80余个,一年收益可达三四万元。”杨章记一边给笔者算了一笔“信心账”,一边说,在该镇像他一样兴办“小作坊”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近年来,该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工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出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系列政策,主动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服务,鼓励贫困户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该镇下陈村精准帮扶对象邓交林、阮仕兴等6户贫困户,依托从通山恒材有限公司学到的技术和手艺,在家门口搭建“小作坊”6个,涉及农产品、竹制品、鞋业等。

  “‘小作坊’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贫困户可以就地取材,就近生产,实现就近销售,达到脱贫致富。”该镇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各类“小作坊”60余个,带动200多户贫困户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入选全国软组织临床培训基地
下一篇: 【记者走村巷】未雨绸缪保安澜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