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簰洲湾,电力抗洪传奇

来源:国网故事汇 时间:2018-08-31 17:04

  温馨提示:

  本文大约需要占用您3分钟。

  “簰洲湾弯一弯,武汉水降三尺三。”

  簰洲湾镇,位于嘉鱼县北部,是武汉长江防洪的天然屏障。

   

  滚滚长江流经这里,形成41.5公里的“C”形,然后直奔武汉关。

   

  

  今年57岁的骆训祥自幼生长在簰洲湾镇中堡村。从他记事起,当地村民和水的抗争就没有停止过,电则是簰洲湾人重要的抗洪武器。

  一台旧变压器,救下全村口粮

  簰洲湾自然环境特殊,当地特殊的沙质土壤没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夏天连续下几天雨就要防汛排涝。晴几天又得抗旱。

  1978年,17岁的骆训祥开始帮着父亲种地。那年从春分开始,雨连着下了好几个礼拜,人力脚踏车抽水的速度完全跟不上。

  

  “爸!咱家田里的水都要漫过田埂了!”“爸!村里的泵站又停电了!”

  父亲坐在门槛石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言不发。父子俩都知道,秧苗一旦被水完全没过,就绝收了。

  当时村里虽然有泵站,但是线路是从隔壁镇接过来的。到了排灌高峰期,电力吃紧,电压也不稳,泵站经常停运。

  更麻烦的是汛期,没电的时候,防汛照明全靠夜壶灯。

  每家每户拿出夜壶装上油,在壶嘴上塞点旧布,点上火,一壶油只能烧两个晚上。黑黝黝的大堤上,巡视、观测管涌全靠这一点点火光,看不清不说,安全也难以保证。

  

  也就在这一年,35千伏簰洲变电站开工建设。因为资金困难,无力购买主变,嘉鱼县电力局想方设法改造了一台110千伏变电站换下来的旧变压器。

  没有开关柜,电力局职工就自己想办法布线组装,足足花了三个多月。没有足够的电线杆,当地的村民就和电工一起砍树,用树干来代替。

  1979年3月,历经艰难困苦的簰洲变电站终于建设完成,簰洲湾供电所也成立了。

  电灯点亮了簰洲湾大堤,虽然只是微弱的堤上照明,管涌处仍要人工巡视,但提夜壶灯的日子成为了历史。

  同年,中堡村新增了两台水泵,村里内涝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1979年的春夏仍然多雨,但骆训祥家的早稻有了电力支撑排灌,产量一下翻了倍。

  1982年,中堡村不仅没再靠国家返销粮食救济,还向国家上交了余粮。

  村民家里也用上了电,但户均容量只有15瓦左右,也没有分表,电费以灯泡数来计算。每次电工来收电费,骆训祥都会直接说:“两个灯泡。”

  强行送电21分钟,救下三万群众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37岁的骆训祥成为了中堡村的村支书,簰洲湾供电所所长、簰洲变电站站长蔡正泉是他亲密的“抗洪战友”。

  经过近二十年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变压器增加到了三台,大部分电杆都换成了水泥杆。

  1998年7月,连续的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上涨。中堡村就像一叶小舟,漂荡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里外都是水,防洪和排涝压力都很大。

  

  为了第一时间通知村民情况,骆训祥白天在泵站守着,晚上就在防洪堤上提着铜锣巡视。村民们睡觉都亮着灯、开着门,只要听到骆训祥的锣声,就往外跑。

  和他一起在堤上的,还有蔡正泉和供电所的同事们。大堤上拉起了电线,每个哨所都灯火通明。

   

  可管涌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管涌都需要照明,都需要水泵抽水,蔡正泉他们从早忙到晚,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接电、送电……

  8月1日, 长江堤坝溃堤。

   

  当天傍晚,一条船撞倒了簰洲湾前河堤上防汛指挥部的电杆,堤上失电。夜幕降临,前去抢修的两名员工回来神色慌张地告诉蔡正泉,后河堤出了险情。

  灾难发生得太快,中堡村溃堤时,簰洲湾镇还有数万群众没有来得及转移!

   

  在洪水的冲击下,簰洲湾变电站的院墙轰然倒下,当夜11点31分,变电站失电。

  黑暗的环境,会给当地居民的转移带来很大不便,多送一分钟的电,就多救一批人的命!

  没有任何犹豫,11点42分,嘉鱼县电力局调度值班人员成功通过遥控操作,以变电设备全部报废为代价,强行对簰洲变电站恢复送电。

  不少人家窗户里透出灯光,大堤上的灯又亮了。很多簰洲湾人沿着灯光映照的路跑,朝亮着灯的大堤跑,遇到了前来救灾的子弟兵,捡回了一条命。

  8月2日凌晨1点零3分,簰洲湾站主变压器这颗伟大的“心脏”才停止跳动。

  有电的21分钟,是宝贵的有效救援时间。在解放军战士的救援下,从簰洲湾民垸内安全撤退转移的村民超过三万人。

  

  8月中旬,洪水退去后,骆训祥和村民回到村里,准备一起重建家园,惊讶地发现电已经来了。

  

  原来,在10千伏线路还没露出水面之前,蔡正泉就带着同事,会同嘉鱼县电力局的抢修人员,开始清理和修复35千伏线路。等到洪水一退,就开始检修10千伏线路。

  

  “有了电,我们心里就有底了!”骆训祥紧紧地握住了蔡正泉满是污泥的手。

  1999年1月18日,重建的35千伏簰洲变电站顺利投运。

   

  

  “定制”的电网不再惧洪魔

  2015年,簰洲变电站增加一台主变压器。2016年,老官变电站增加一台主变压器。

  2018年汛期来临之前,簰洲湾最重要的两个泵站丰收和后垸泵站实现双回路供电。

  

  考虑到当地防洪的特殊需求,供电公司给簰洲湾“量身定制”了一套设备方案:

  配电变压器台架向上移至6米,比普通的变压器高出3米;10千伏电杆均高19.5米,比通常情况高出7米;输电线路采用高桩式的塔基基础,洪水来临时,漂浮物冲击高桩而不是铁塔。

  

  不仅如此,簰洲湾的防汛排涝供电更加可靠了:

  这一年,簰洲湾重点泵站不仅实现双电源供电,还配备了应急发电车,相当于上了三重保险。

  如今,簰洲湾所有泵站火力全开,一小时可以抽20304立方米水。

  

  2017年夏,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长江簰洲湾段又一次全线超警戒水位。

  

  此时堤上通了动力电,防汛、排涝不再是问题。

  夜间,整个大堤上灯火通明,每个哨所都有电灯,管涌处更是有巨大的射灯。整个汛期,大堤上没有再停一次电。

  这一年的洪峰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已经卸任支书的骆训祥的记忆中,只在电视上听说涨水,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这一年8月1日,簰洲湾的村民、企业家冒着大雨齐聚镇金家洲村,捐建“八一”广场,纪念19年前在洪水中牺牲的19位英烈和抗洪的军人们。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智宾养鸭专业合作社 “鸭司令”的致富经
下一篇: 咸宁市农科院发明专利申请排名位居湖北省前列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