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柱 通讯员 李攀龙 陈婧
8日,记者走进赤壁市神山镇毕家畈村毕畈果园,只见一排排整齐的钢筋骨架大棚上,翠绿的藤蔓缠绕盘曲,一串串大而密布的猕猴桃,争先恐后地“探头探脑”向主人报喜。
“几天前测量了一下糖分,还不够,预计一个星期后就可以采摘了……”果园主人毕俊明一边忙着接听电话,一边向记者介绍猕猴桃的种植技术。他说,尽管还没完全成熟,但一些老游客却还是接连不断地打来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园采摘。
毕畈果园建于2014年,现种有猕猴桃20余亩,原址为一片荒坡,常年无人看管,长满了灌木和野草。
在外打拼多年的毕俊明了解到发展乡村旅游,给采摘市场带来的广阔前景后,决定回家乡创业。他说,这块还没受到化肥、农药浸染的土地,正适合发展绿色种植。于是在镇、村两级干部的支持下,他流转了这片荒坡,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生态猕猴桃园。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懂技术、土壤不够肥沃等问题,很快成了毕俊明创业路上的“拦路虎”。面对问题,毕俊明没有退却,一方面潜心学习琢磨,一方面四处拜师求经,终于在资深猕猴桃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当地气候、土质特点,在引进新西兰猕猴桃品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的精细化管理和精耕细作,果园终于在2016年成功挂果,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2.5万公斤。
“我现在种植的主要是第三代‘金山’和‘经久香’品种,均具有果皮薄、光亮少毛、果心小、肉质均匀细腻、清香绵醇等特点,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毕俊明告诉记者,为避免果实个头小,解决营养不充足等问题,他始终不片面追求亩产,而是尽力维持猕猴桃产、质平衡。这样,种出的猕猴桃每个大多在90到120克左右。
“按目前采摘价每斤30元计算,亩平收入将超过1万元。”毕俊明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将按照“微型田园综合体”模式,对果园进行提质,以吸纳更多村民就业、更多游客观光采摘。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五里镇左港村6组四季果园 水果基地富乡邻
下一篇:
咸安区举办“九点伴”关爱工程 描绘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