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4岁进入武汉江夏区法泗镇卫东村医疗室拜师学医,1984年回到嘉鱼县潘家湾镇东村村卫生室当村医时,正值18岁,在这里一干就是34年。
这期间,正好是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就拿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来说,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当时的村卫生室设置在自己家里,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一个听诊器,一根体温计,几支玻璃注射器,一个煤球炉,一个大蒸锅加上几套木头桌椅板凳和药柜,就是全部家当。
医疗器械少,条件也差。当时的消毒手段,就是酒精和蓝药水。医疗器具的消毒全靠煤球炉烧开水,放在蒸锅里高温消毒,不像现在紫外线、专业消毒液等多种消毒灭菌手段,所以因医疗器具消毒不彻底带来的感染时有发生。
现在的卫生室是2014年建成的,面积有180平方米,5个医生,服务全村近4500名村民。按照标准化卫生室要求,卫生院诊断室、观察室等五室一区功能划分明确,每天消毒。医疗用具、器械全是一次性无菌产品,从根本上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可能。
标准化、规范化,是区别于以前的重要特点。比如我们之前的药物、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回收:以前村卫生室可以自己进药、买器具,哪里便宜到哪里买,现在是统一采购。以前买药品,受条件限制,只能买常温下能保存的药品,且存放管理不很严格。最明显的是医疗废弃物的回收,以前没有这种观念,也没有要求,用过的针头、药瓶、棉球、纱布,都是丢弃或者焚烧了,现在都是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回收制度进行分类回收,统一处理。
当了多年的医生,在前来就诊的村民身上,也能感觉到很大的变化。以前除了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有很多农药中毒的病例。村民生病不愿意看医生,小病拖,大病扛,实在扛不住了才来找医生,并且看病拿药赊账的特别多。一到年头,就要四处收账,不然卫生室就开不下去了。
现在这些现象根本不存在了,因为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好了,健康意识增强了,农村合作医疗也解决了很多费用问题,疾病由治向防的趋势十分明显。
再就是职能的转变:之前说到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现在,除了这个之外,根据农村医疗的要求,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一些慢性病、精神类疾病和特殊人群进行跟踪监测,填写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服务。
作为农村医疗战线的一员,我愿意为医疗事业努力工作,为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昌强 通讯员 龙钰 整理)
编辑:hefan
上一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有序交通始于行
下一篇:
来自城市新客厅中建·咸宁之星的报道 喜讯!市政府为中建·咸宁之星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