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嘉鱼的果园、林间,你会发现,那里坐落着一个个天蓝色或铝白色的小铁皮屋,仿佛一幢幢小别墅。没错,这些小铁皮屋就是专门用来进行“别墅养鸡”的。
“别墅养鸡”不仅让鸡过上了好日子,也让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
“135”养鸡模式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新街镇港东村的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十来个“别墅”立于林间,一群毛色黑亮的鸡在林间、草丛中追逐觅食。
合作社理事长张亮介绍,用来养鸡的“别墅”是一个钢结构的活动板房,设有两个门,小门方便鸡进出,大门用于日常管理。里面下层是悬空结构,隔离鸡和粪便。里面上层从高往低安装四个阶梯,满足土鸡攀高习性。到了产蛋时,主人还会在里面放置“产房”。
今年33岁的张亮,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做服装设计。2014年秋,他回乡成立电商公司,在淘宝售卖土鸡蛋。2016年,他和冯正勇等人合伙,注册成立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如何养出市场需求的土鸡和鸡蛋?经过实验,张亮总结出“135养殖模式”:一个鸡舍、一亩林草地、一年喂养50只土鸡。“一亩林地养50只最为合适,排泄物刚好用作林地肥料,如果超限养殖,则会产生污染,鸡也容易生病,而养殖密度过小,就赚不到什么钱。”
林下散养土鸡,鸡舍成了难题。经过几番设计改造,最后张亮设计出了可拆卸钢结构鸡舍。张亮请人做了20多个“别墅”用来养鸡,放置在基地林下,引起扶贫干部注意。
扶贫干部认为“别墅养鸡”法,带动力强、见效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好办法,于是联系厂家成批生产“别墅”,向贫困户推广,深受欢迎。
高铁岭镇九龙村3组村民李茂鉴去年尝到甜头后,今年一口气置办了14栋“别墅”。“一只鸡一年能赚100元,今年赚五六万没问题。”李茂鉴信心满满。
去年以来,全县已有近千户贫困户在承包地、自家庭院发展“别墅养鸡”。今年,该县把发展“135养鸡模式”作为产业扶贫一事一议项目重点发展。
“235”商业模式
发挥专业户示范作用
离开港东村,来到官桥镇廖家桥村生态养殖场,远远地,就看到“别墅”和四处觅食的鸡,与港东村所见一样。
“事实上,本质区别很大。”廖家桥村支书谢林华说,廖家桥村生态养殖场是“235”商业合作模式。
“235”商业合作模式是村里提供100亩山坡产地,确保水、电、路畅通,四周安装摄像头和围网,协调好产地和村民关系,占固定分红2成。驻村工作队按政策争取100个“别墅”和5000只脱温土鸡苗,占固定分红3成。专业养殖户负责喂养、管理以及饲料等相关支出,占固定分红5成。养殖户必须由专业人员或经过培训认可的人员担任。
“通过政府的帮扶和补贴,贫困户只需交押金300块钱,就可以获得一个‘别墅’和50只鸡苗。”谢林华说。
65岁的贫困户刘彦彩,常年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伴,没有收入。他申请了2个“鸡别墅”,同时在养殖场做临时工。刘彦彩暗暗算了一笔账,100只鸡一天产蛋量大概80-90枚,1枚土鸡蛋的价格1.2元,每只土鸡的价格是100元,一年下来计分红可达3000元,加上做临时工一天80元的工资,一年收入近万元了。
据介绍,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养殖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有效规避养殖和市场风险。既可提升村集体经济,又可惠及贫困户,同时还兼顾了大坑山的资源生态效益,为乡村振兴另辟蹊径。
全自动化育雏中基地
提供健康优质土鸡苗
“别墅养鸡”解决了鸡的“住宿”问题,那么健康优质的鸡苗哪里来呢?
“健康优质土鸡苗来自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育雏基地。”嘉鱼县扶贫办主任黄伟林介绍,该育雏基地占地面积35亩,由九龙村引进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于去年6月建成。
该育雏基地有三个品种的鸡苗。一年出五六批鸡苗,一批两万只。雏鸡采用自由采食,少饲多喂的原则,且饲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饲料。
全自动化育雏中心育雏成功后,基地再精心饲养40天,体重达到250克左右,再交付农户饲养。在配送鸡苗时,还严格把握三点:
一是每只鸡苗必须经过严格基因筛选,保证各鸡苗形状及大小一致、羽色光亮、野性和抗病性强;二是严格把控公鸡比例,即每个“鸡别墅”公鸡数量不得超过5只;三是鸡苗配送时间为每年的3、4、5、7、9月底,避免土鸡和鸡蛋集中上市,给农户带来风险。此外,每一只鸡苗必须经过7次免疫。
鸡苗送到养殖户手中后,为进一步确保成活率,扶贫办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培训讲座,让每个养殖户都能熟练掌握养殖技巧。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 周莹)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