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通讯员 杨文功
836例。
2月22日至今,咸宁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锁定了这一数字。
数字是冰冷的,社会的关注却是热切的。
这836例确诊病例,事关836个家庭的幸福,牢牢抓着全市人民的神经。
这836个病患,就是836个鲜活的生命,靠全市和云南医疗队共2400余名医护人员以生命去拯救。
时至3月17日,全市治愈新冠肺炎患者821人,在全省第一个整市清零。回首这惊心动魄的50多天,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力量,让一例又一例患者核酸检测由阳转阴,送一位又一位感染者出院回家……
全市医务工作者和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全省首个整市清零,咸宁是如何做到的?
截至3月17日,咸宁市821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全市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98.21%!
与此同时,咸宁新冠肺炎病亡率牢牢控制在1.67%,长时间位居全省17个市州的第15位。
在全球没有新冠肺炎特效药和疫苗的背景下,凭借咸宁目前的医疗资源,堪称奇迹。
定点治疗,分兵把守县域主阵地
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当晚,市委市政府发布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令。
翌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咸宁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对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认病例,以县市区为主阵地,分兵把守。
当天,公布6县市区医疗救治和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11家、发热门诊93家。各地医疗资源最丰富、力量最强的综合医院都被确定为“战时医院”。
短短2天时间,腾出可收治病人床位3449张,因为打足了提前量,实现了“床等人”。
各县市区守土有责,发挥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救治经验。
赤壁市人民医院按照“一人一策”的工作要求,认真会诊,精准施治,对重症和危重症以及疑难病例进行专业会诊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嘉鱼县对疑似病人、确诊病例和救治医生实行“统一调配”,进行筛查、救治,再加上预案前置,对新冠肺炎救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康复就来自嘉鱼。他们最多的一次有8个病人同时出院。
集中收治,打响危重病患攻坚战
咸宁战“疫”进入攻坚阶段,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新冠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市配备优势资源,做好分类救治。
好钢用在刀刃上。
市中心医院腾空住院楼3号楼,改造三个病区和4楼重症监护病区,作为全市重症、危重症救治中心,重点做好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
自2月10日开科以来,共接治危重症患者31例。
云南省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担负起最艰巨的攻坚任务。
云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前方指挥长许勇刚表示,医疗队将对接云南省最顶级的医疗力量,围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收治率的目标开展工作。
2月15日,云南医疗队派出包括23名医师、43名护理的强大阵容,涉及重症医学、急救医学、呼吸、感染等专业,正式进入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区,指导、接管全市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在云南医疗队的帮助下,我市疫情防控逐渐向好。
经过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抢救,云南专家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深深感动了咸宁同行,“真的太感谢你们,各种危险你们都是抢着干,你们太棒啦。”“大家齐心协力开展救治,为患者保驾护航,要感谢云南人民对我们的支援,感谢云南医疗队的援助。”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发自内心地说。
远程会诊,搭起联合战“疫”生命线
医疗资源紧张如何应对?
2月8日,市防控指挥部启动全市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
短短两天时间,搭建起以市中心医院为中心,市内其它医疗机构为节点的远程会诊平台。
2月10日,平台完成首例远程会诊。专家组通过平台对相关县市区医疗救治情况给予专业指导,优化诊疗方案。同时,患者经会诊后,对于符合转运条件的危重症患者,统一转诊到市中心医院,提高救治效率。
2月12日,第三批云南医疗队抵达咸宁,连夜建立云南、咸宁远程会诊的机制。通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在市中心医院搭建了云南——咸宁远程会诊平台,建立了专家联合会诊机制,由云南后方医疗专家和前方医疗队、咸宁专家共同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开展联合诊疗,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远程会诊,使咸宁新冠肺炎患者得到顶级的医疗诊断。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危重症患者64人次,为29名患者影像资料提供了诊断,34名患者通过远程会诊转运至市中心医院治疗。
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旭燕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顶级的影像中心远程诊断测试成功,对咸宁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全省首创中医药抗疫,咸宁是如何实践的?
有网友说: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欠咸宁一个热搜。
咸宁市提出“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始于抗疫之初。
从开始的“只做不说”,到治愈出院率明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使用率高达98.89%,咸宁的抗疫“秘方”渐为世人知晓。
包容的理念,发挥咸宁中医药优势
疫情发生后,咸宁就在寻找加强防控、救治的一切方法。
地处幕阜山区的咸宁,独特中医药资源优势凸现。
市委书记孟祥伟十分重视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提出“要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药贯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始终”。
市政府拨款800万元用于中医药参与防治工作。
市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明确方向: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患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支持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
1月26日,市中心医院率先启用该院研制的中药肺炎1号方,发放给一线医务人员服用,增加免疫力。
1月27日,一则“中药方剂成功治愈疫情重灾区老年患者”的微信,引起了市防控指挥部的高度关注。
随后,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联系上中药方剂的研发人——崇阳籍博士后王维武。
王博士应邀参与、指导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无偿公开其中医药“肺毒清”药方,并坚持到救治一线对症施治。
1月31日,经专家组讨论研究,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中医统方施药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下发各县市参照试行。
从2月1日起,防控指挥部安排中医专家到各县、市、区医院开展中医诊疗,使中医药基本覆盖所有的病例。
关键性人物,发扬中医药驱瘟成果
王维武,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中西医双博士后,在中医药参与咸宁战“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去年腊月,因母亲80大寿,王维武回到家乡崇阳。
谁知,新冠肺炎突然来袭。王维武毫不犹豫退掉机票,就地参与抗疫。
1月中旬,王维武在武汉的亲戚一家5口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王维武通过网络诊疗,嘱咐他们服用自己多年研究的药方“肺毒清”。2月上旬,这家人全部康复。
王维武说,中华民族几千年,遇瘟疫无数,用的就是中药。新型冠状病毒起病迅速、传播快,符合中医“风性善行数变”描述,对中医药而言是可防可治的。
随后,王维武向社会公开“肺毒清”药方,12味中药,每剂不到20元钱,却好比在人体内筑起一道“防火墙”。
人人都买得到、吃得起的中药汤剂在咸宁临床和预防中被迅速推广。
王维武则“泡”在市中心医院的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寻求中医药在重症救治中的解决办法。
经过反复实践,他和同事提出,轻症患者“肺毒清”一方通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及有较严重基础病的患者,每个人单独开方。
抗疫期间,市直多家单位及各县市监所、养老院等特殊场所,均使用“肺毒清”用于预防和治疗,无一人感染。
有人说,王维武救了一座城。
临床的实践,证明咸宁药方有实效
王维武提出的防治理念,经市级专家组讨论研究,明确了“以固护肺卫、清瘟解毒为主,适加健脾和胃”的中医药防治方向。
1月31日,咸宁市中医药的诊疗方案制订并下发各县市参照试行。
嘉鱼、通山两地率先推广使用。
嘉鱼对全县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临床反映,轻症患者迅速缓解症状,普通型的患者退热效果明显。
通山县严格执行诊疗方案,新冠肺炎死亡率为零。
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程使用“肺毒清”治疗,无一例重症及危重症。该院中药专治病区,60名确诊患者,在没有西医参与的情况下康复率超过90%。
通城县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熏蒸治疗早期病例,中药汤剂临症加减,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阻断轻症向重症发展,成为我市第一个确诊病例清零的县。
赤壁市中医治疗组每天采集并填写《病例详细信息收集表》,详细记录患者服用中药后的反应,就患者病情进行会诊,实现个性化诊疗,开具中药处方。
中西医协同治疗,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发挥了1+1大于2的效果。
2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到咸宁检查工作,对咸宁率先将中医药用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联防联控联治这盘棋,咸宁是如何下好的?
3月17日,咸宁市成为全省第一个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整市清零的地级市。
0,是从全市累计追踪到的14907名密切接触者逐步消化的。
从救治的阵地,到防控的前沿,是一盘医务人员与社会共同参与,咸宁和云南联合行动的大棋局。
一直“床等人”,打足提前量
疫情爆发初期,咸宁市可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数仅402张,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纷纷告急。
1月25日,我市将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作为“战时医院”,千方百计增加病房和床位,打足提前量。
一声令下,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嘉鱼县人民医院、赤壁市人民医院、通山县人民医院先后进行改造,全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市中心医院、通城县人民医院、崇阳县人民医院将部分病区改造,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短短数天,全市可收治床位数达到3449张,床位数激增858%。一举实现了“床等人”。
市防控指挥部要求,前移甄别关口,对所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所有发热留观病人进行核酸检测和CT筛查,做到早收早检、早诊早治。
各级医疗机构设立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制定发热病人送治就诊流程,对发热病人落实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从2月1日起,全市累计接诊发热患者24722人次,累计留观3901人次。
与此同时,全市从公检法司、卫健、疾控等部门抽调182人,组建7个工作专班和42个流调小组,对“四类人员”多次开展网格化、地毯式全面摸排。
疫情防控期间,累计排查304.1万人次,排查外地来咸人员33万人次,最大限度地摸清了潜伏的隐性感染者。
云南医疗队,攻坚挑大梁
来自云南省的强力支援,成为咸宁战“疫”锁定胜局的关键力量。
1月27日,云南省13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首批医疗队,驰援咸宁。
2月12日,355名来自云南各大医院的医疗骨干,再抵咸宁。他们被编成7个医疗队和1个疫情防控队,和咸宁医护人员并肩投入战斗。
2月13日,咸宁—昆明两地专家通过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对患者进行会诊,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2月15日,云南医疗队正式进入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接管全市疑难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云南医疗队队员接下最难最重的担子,奋战在最险最苦的岗位。
市直工作队书记李波,多次承担危重病人转运任务,与患者在狭小的空间密切接触;
工作队员赵力,凭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万次的临床经验,承包了病区的穿刺工作;
副主任医师袁颖,查房时把患者抱在怀里拍背排痰,场面催人泪下;
主管护师谷桂美,因过度疲劳晕倒在重症病房外,醒来却因担心连累同事连声道歉。
……
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个个重症被攻克。
2月18日,云南医疗队救治的一位重症患者在嘉鱼治愈出院,成为我市治愈出院的首位重症患者。
2月19日,云南医疗队帮助救治的96岁涂爹爹在通山正式出院,创造了又一次生命的奇迹。
医护零感染,保障安全线
当第二批云南医疗队员抵达咸宁后,一个事实令他们惊讶——
“距离武汉这么近,竟然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队队员袁颖对此特别欣慰。
3月22日,当云南医疗队凯旋时,他们实现了承诺:要把医疗队员完完整整地带回家!
疫情爆发之初,咸宁医护人员也面临防护设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市防控指挥部紧急启动政府采购,并通过红十字会向社会发出募捐公告。
募捐急需用于疫情防控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消毒液等物资。
市红十字会紧急向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湖北省红十字会求援,争取了大量的社会、企业、和海外援助。
云南医疗队得知咸宁医疗防护设备短缺,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医疗设备。得知咸宁急需负压救护车转运,云南省将本省订购的两台负压救护车“调转车头”,送往咸宁。
至2月上旬,我市新冠肺炎病区的防护设备基本得到保障。
一线医务人员配齐了必要防护用品,分类落实防护,杜绝了交叉感染;
医疗和专家组强化对全部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非从事感染科医护人员也熟知诊疗方案、隔离病房工作流程、防护物品使用方法等。
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参与救治医护人员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周萱
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大考,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
在这场战“疫”中,全市上下始终贯穿一个信念,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而千方百计救治患者,是其直接体现。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坚决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精准科学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牢牢守护住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
疫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
一夕之间,无数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写下请战书,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战场;短短数日,各县市定点医院筹备完毕,千方百计增加病房和床位,实现“床等人”。备好先行军,打足提前量,与疫情竞速,坚持早收早检、早诊早治……
咸宁,在抗疫救治中抢占了先机。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在抗击疫情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用大义大爱筑起生命长城。
他们中,有再上火线的“抗非”战士,有主动请缨的科室骨干,有勇挑重担的90后……还有辽宁专家千里来援,云南医疗队并肩作战,归国博士无私奉献。为了836个鲜活的生命,为了300万咸宁人的健康,2400多名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始终奋战在一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咸宁,在抗疫救治中形成了合力。
抗击疫情,我市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科学精准救治,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咸宁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中西医协同治疗,中药使用基本全覆盖,发挥了“1+1>2”的效果;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攻坚重症病例,咸宁、云南医护人员深度融合,两地专家远程会诊,为一个个重症、危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咸宁,在抗疫救治中用对了“方子”。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市区重点投资项目解读②】淦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EPC项目 一条靓丽的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