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通山县大畈镇枇杷基地,果农忙着施肥、剪枝、覆草保温,“别看现在田里做活手冷,夏天枇杷变成票子,可暖和了。”打趣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
拥有2万多亩连片基地,大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枇杷小镇”。890户果农与协力绿色果业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一车车鲜果加工成枇杷果酒、枇杷饮料、枇杷膏、枇杷肽,发往上海、深圳。
无独有偶,大路乡新桥冯村的“果匠小镇”,绘出乡村果业兴旺新美景。负责人董瑞云介绍,正值大棚草莓成熟,采摘生意火爆,樱桃、枇杷等十多种水果将次第成熟。
作为全省首批“两山”试点县,通山一直在探索。该县主要领导说,“绿色是通山的本色,生态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乡村振兴路上,我们坚持绿满青山与绿富农家同抓,增绿与增收同步,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连续6年,通山每年新增10万亩绿化。”县林业局局长成忠兴介绍,以经济林为主,增山水颜值,新发展林业板块基地16.9万亩,带动5.6万林农增收致富,一批批特色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中和”背景下,一根根会呼吸的楠竹,有了新的价值。
燕厦乡金坑村村民李如寅仍忙碌如常,每天上山守护他的“财神爷”——楠竹。“2016年起,我们背土上山种下3000亩竹林。老板说了,进入碳汇交易市场,一亩竹林呼吸一年,能赚50元。”
带给李如寅收益的,是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该项目总规模10514亩,预计20年计入期内碳指标收益396万元。此外,2016年,通山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碳汇造林和竹林经营两个项目,预计碳指标总收益超2亿元,可惠及3万多农户。
绿色为纽带,三产大融合。大幕山下,高山赏花、休闲采摘、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方兴未艾,森林山水旅游渐成富民新支点。数据显示,森林旅游产业链上,全县1.7万群众年增收9000余万元。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徐大发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义工协会组织无偿献血
下一篇:
元宵节:通城民俗表演飨群众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锦阳、通讯员余霞报道: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估组来崇阳县,开展2013年、201...
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8个应急产业集聚区入选,赤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梁甜报道:14日, ,全市瞩目的“五个一”工程,武咸城际铁路向东南方向延伸前期工作...
26日在贵阳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宣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
, 26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活动以视频连线方式,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这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随着北方冬季供暖耗煤高峰期的到来,内蒙古全力推动煤炭产能释放,能源、国土等部门联合...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报道:20至21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咸,就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希望咸宁与中国节能...
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文件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
咸宁网讯记者朱哲、通讯员严保均报道:今天,我市启动2021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倡导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国家节能政策,为我市绿色...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8月12日,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名单公布,咸宁榜上有名。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呈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