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将“第三届咸宁市道德模范”荣誉奖杯送到年近九旬的老兵张向温手中。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不能忘记党、忘记人民,更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张向温躺在病床上仍不忘告诫身边人。
穿上军装,他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他是无私奉献的楷模。
张向温生于1935年3月,16岁时怀着一颗感恩报国之心参军入伍,随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的初春,张向温所在部队,连续三天潜伏在一个山坳里,后勤补给供不上。他就着一把炒面,一把雪,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一天,美军突然发动攻击,敌机先后四次轮番向阵地狂轰滥炸,张向温所在部队伤亡惨重。“我们的副军长阵亡了,指导员和战友们子弹打光,全部光荣地牺牲在阵地上。我因先负了伤被抬下阵地,最后全连就我一个人活了下来。”每次回想这次战役,张向温就不禁泪水涟涟。
张向温说,在朝鲜战场上,他并没有立下骄人战功,但最值得自豪的是,因为平时表现优秀,195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张向温随部队回国,1957年复员转业到武汉钢铁厂。1984年,49岁的他拖家带口从河南老家到赤壁市原蒲圻碳素厂上班。厂里安排他做仓库管理员、内勤安保等相对轻松的工作。
重新安排工作这件事,让张向温再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他打心里感激党,明白只有更加勤奋地工作,才不辜负党组织的帮助和信任。
1986年,赤壁市启动重修烈士陵园计划。得到消息后,张向温立刻找到相关负责人,恳切地说:“那么多战友保家卫国牺牲了,现在国家要修建烈士陵园纪念他们,我是一个老兵,一定要出一份力。”怀着对烈士、对昔日牺牲战友的崇高敬意,张向温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280元钱全部捐了出去,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70多元。
“一起上战场的战友没几个活着回来,我不但回来了,还过上了好日子,我不能就这么过着,总要为国家多做点什么。”从此,张向温开始用捐款方式来回报社会、感恩国家。
慈善捐款捐物成了张向温一生的“嗜好”。他经常走进邮政局填下汇款单:汶川地震捐款6600元,盐城龙卷风捐款6000元,天津爆炸事故捐款13000元,凉山火灾捐款20000元……一笔笔捐款传递了社会的责任和温暖,一张张汇款单见证了老人的大爱与坚持。
张向温先后获得“南鄂楷模”“荆楚楷模”“湖北省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如今,赤壁市号召广大退役军人要以道德模范张向温为榜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弘扬真善美,齐心协力为赤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 但唐静 通讯员 肖忠红)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3个“司机之家” 顺利通过国检
下一篇:
咸宁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95名工作人员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强、章露报道:青春正年少,参军报祖国。据了解, 2021年是实行“一年两季”征兵政策的第一年,通城县通过多...
央视网《联播+》特推出海报,为您讲述习主席与退役军人之间的温暖故事。
”——习近平永远有多远是一人一车逆行千里永远有多远是投笔从戎漂洋过海十万里永远有多远是为磨一剑耕耘十年永远有多远是默...
●通讯员熊铁山在嘉鱼县新街镇马鞍山村,有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家庭,他们一家三代都是军人、亦都是党员。在原马安公社群力大...
题:斗重山齐,不言而信——学生和同事们眼中的吴孟超院士新华社记者黎云、孙鲁明5月26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回国、学医、参...
题:初心不改,赤诚依旧——走近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下)新华社记者高蕾、王子铭、张汨汨他们,曾是“橄榄绿”“浪花白...
刘维说,无论是服役在部队,还是退役回地方,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兵,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随时请战,奔赴“一线”!
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孙剑在嘉鱼县二乔公园东门口,一个三尺的岗亭就是51岁的独臂保安王林每天工作的阵地。先后被嘉鱼...
我是谁我是母亲倚在门口牵不到的那只手我是妻子舍不得挂掉的电话我是儿子眼里不敢靠近的陌生人我是亲人的牵挂与骄傲我身后是...
题:左右江的红色记忆——寻访老兵隆朝富新华社记者于晓泉、刘一诺祖国的西南一隅,山峦叠嶂,左江、右江与红水河交织汇集。